【有效教学框架】有效教学框架课题:司马光备课人:课时数:2教材解读: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课文非常简短,但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的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教学目标A类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正确跟读课文,达到会背。B类L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C类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预习作业1.搜集有关“司马光砸缸”的白话文故事,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主要内容。2.朗读课文,不少于5遍。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3.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以下题目戏:登:跌:没:弃:文中共出现几次“儿"?分别指什么?4.司马光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搭救自己的同伴的?划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5.从中可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孩?6.如果能够穿越过去,你想对那时的司马光说些什么?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学生课堂练习第一课时第一版块:【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一年级下册时学过这样一篇课文《姓氏歌》,谁能跟大家背一背,这一课中我们初步认识了复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姓“司马”名“光”的孩子,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2.板书课题指导“司”的书写,并引导组词。
第二版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生字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识字检测课件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自由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分享识记方法。3.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听,之后评价。4.师范读,指导文言文如诗歌般需读出节奏,引导学生注意划分节奏。司马光培养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的能力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5.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结:文言文在朗读时不仅要读准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古文间的停顿和韵味。同桌互读,齐读。""第三版块:【再读课文,理清文意】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桌交流,全班展示第四版块:【课堂小结】这节课,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有着复姓的古代小孩——司马光,了解了有关他搭救同伴的故事。那么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如何搭救同伴的,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第二课时第一版块:【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主要就文中的字词及主要内容进行学习,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第二版块:【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司马光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搭救自己的同伴的,划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
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出示图片(瓮)了解瓮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落水儿童的危险。2.此时,其他孩子在干什么?3.“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引导学生发现司马光是如何搭救自己的同伴的,同时结合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理解“迸”的意思。4.从这件事中,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对比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第三版块:拓展延伸:如果可以穿越到司马光生活的时代,你想就这件事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呢?练习说话,总结提升第四版块:板书设计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爱护同伴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