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2.通过课文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地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看待自己。【教学重点】借助词语理解句子,借助句子感悟情感,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感受英子的情感变化以及掌声的内涵。【课前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先学提纲一.课文内容要读懂1.“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摆地走上了讲台。”你以为大家注视的目光想告诉小英什么?。2.“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小英变得。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二.语言文字品一品1.读一读: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想一想:生活中,你观察到哪些身处困境的现象?●身体残疾:。●生活贫困:。●学习困难:。●遭遇失败:。3.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也想得到别人的掌声?为什么?4.写一写:掌声是钥匙,打开勇气的大门。掌声是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掌声是星星,照亮孤独的夜空。掌声是(),。掌声是(),。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懂这个故事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但文章中饱含着充沛而深厚的情感,不是简单读读课文就可以理解的。因此可以将掌声前、掌声后的英子进行对比,去体味英子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启疑激趣。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掌声》,齐读课题。2.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小英的特殊女孩,从前的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赶快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感受英子的忧郁,学习第一自然段:任务提示1: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前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1.提示任务2.自主阅读3.展示交流出示第一自然段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1)交流:(自卑、忧郁、孤单……)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小英的?(2)因为身患残疾,所以小英的性格是多么忧郁、自卑……(板书:自卑)(出示)当同学们在音乐教室愉快地唱歌、跳舞时,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当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当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3)不管同学们在做什么,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甚至让人忘了她的存在,她心理在想什么?___________(4)小英受伤的不仅仅是她的腿,更是她的心。带着我们的同情一起来读好这段话。(学生齐读)过渡:自卑的小英后来却变了,她变成什么样了呢?
【设计意图:抓住:“默默地、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等字词品读体会,想象体验引导学生想象英子的内心世界,想象同学们的快乐,对比体验英子忧郁孤独的生活。在学生深刻体会了英子的忧郁孤独,内心涌动着对英子的同情和关怀的基础上,顺势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英子的开朗、自信,学习第五自然段。1.提示任务任务提示2:自读第5自然段,想想:现在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2.自主阅读3.展示交流(1)她都有了哪些变化?除了参加这些活动,她还会参加什么活动?(踢球、溜冰、跳皮筋、跳绳……)(2)现在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板书:自信)(3)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谁来读?能把小英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个活泼可爱的小英姑娘。)(4)现在的小英和从前判若两人,是什么让她有了这么大的变化?(掌声)难怪她深情地说道——(课件出示信的内容)全班齐读。【设计意图:掌声前的英子自卑、忧郁,掌声后的英子开朗活泼。这恰恰是课文的矛盾点。抓住这个“点”生发开去比较质疑,学生会被这个矛盾点吸引住,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什么改变了英子?掌声又有着怎样的内涵和力量?很自然地就切入了关键点“掌声”!以“掌声的内涵”为突破口,再逐步延伸扩展。把感悟引向深入。】(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A.领会掌声内涵过渡:多么神奇的掌声,课文中几次写到了掌声?(两次)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掌声的语句。想一想这两次掌声分别在什么时候响起?1.交流第一次掌声(1)谁来读读你划到的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2)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小英演讲前)(3)演讲前的小英心情如何?学习2---4自然段
任务提示3: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用“”划出描写小英演讲前神态、动作的词句,仔细体会小英的心情,写写批注并在小组内交流。2.自主阅读: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3.小组展示交流出示:A.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来。B.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C.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交流预设第一句:(1)轮到小英时,小英害怕同学们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会嘲笑她,所以她特别紧张,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她在想:我去还是不去呢?交流预设第二句:我从“犹豫”“慢吞吞”这两个词语体会到:小英一点都不想上去演讲,她怕同学们嘲笑,但是不上去又怕被老师批评,真是左右为难,不知怎么办才好。交流预设第二句:当时的小英有很害怕,但她又不能不上去,所以她急得眼圈儿都红了。我觉得小英非常痛苦、无奈。交流预设第三句: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我想这时的小英肯定会想:我一定要勇敢,我一定要面对现实,我要战胜自己……。4.尽管从教室的一角到老师的讲台,只有短短的几步路。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小英来说该有多难啊。让我们再次读好这三句话,好好体会小英的内心。齐读。5.同学们,此时,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们注视的目光想告诉她什么?(小英,只要有勇气,再难的事也可以完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6.此时此刻的小英她最需要什么?(掌声)7.你想用掌声告诉小英什么?●这掌声是对小英的(鼓励),所以,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你就迫不及待地响起了掌声●这掌声是对小英的(安慰),你要用掌声告诉她,你没有歧视她,而是很关心她●这掌声是对小英的(支持),小英终于战胜了自己,迈出了最艰难、最勇敢的一步。这掌声真是雪中送炭呀!(依次板书:鼓励、支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犹豫”“低头”
等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深层体会小英当时害怕、矛盾、紧张、无助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出来,通过读让小英的畏缩、自卑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共鸣。】2.交流第二次掌声(1)过渡:有了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与支持,小英开始了她的演讲,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引读)------出示: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2)这一次你想通过掌声对小英说什么呢?(你真勇敢!好样儿的,小英,你的演讲太棒啦。小英,我们不会嘲笑你的,我们对你刮目相看,你真了不起。)掌声是对小英的——(板书:赞扬、肯定)(3)在掌声中,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但是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这深深地一鞠躬,小英想告诉大家?这自信的微笑里,小英想告诉自己?(4)从前自卑的小英现在是这样自信,多么神奇的掌声,掌声给了小英什么?(鼓励、支持、赞扬、肯定)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齐读来信)过渡:是啊,多么美好的掌声,作者也为之动容,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设计理念:由重点词拓展开去,进一步感受“掌声”,并挖掘文本空白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掌声”内涵,使前后两次掌声有机结合起来。】(三)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学习第七自然段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1.轻声读读这段话,你一定会对掌声有新的理解。2.交流:说说的感受。●同学们,你在什么时候也想得到别人的掌声?(为什么?得到了掌声你会忘记失败、擦干眼泪)●你觉得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特别需要我们的掌声?(残疾人、生活贫困的人、学习困难的人、遭遇失败的人……)●是呀!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了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特别是献给——身处困境的人。3.学到这里,你还觉得这掌声仅仅是鼓掌的声音吗?它还是________,它更是_________,这掌声都是大家的爱与关怀呀!(板书:画爱心)
让我们把这段感人的话语永远珍藏在心中吧!试着一起来背诵!4.师生合作读小诗。掌声是钥匙,打开勇气的大门。掌声是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掌声是(),。掌声还是什么?预设:掌声是星星,照亮孤独的夜空。掌声是芳香的花朵,让人心旷神怡。掌声是一轮明月,能给我们引路。掌声是春风,能吹散人们心中的伤痛。掌声是流水,能冲走人们心中的悲伤。掌声是春雨,能滋润我们的心田。掌声是海洋,能扬起我们自信的风帆。掌声是蓝天,能让我们的心灵更开阔。【设计理念: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从英子情感变化中领悟“掌声”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写写自己与他人的爱心行动,引导练笔,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课尾辅以优美的小诗、动情的歌曲、热情的掌声升华了文章的内涵,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学生生活当中去。】三、拓展延伸,阅读《苏珊的帽子》1.海伦老师为什么要让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而且越新奇越好?(保护海伦的自尊心)2.海伦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她为什么笑了?3.这样甜美的,发自内心的笑也曾展现在小英的脸上。【设计理念:拓展阅读的设计既体现了“扎根课内,拓展课外”的教学理念,也使课堂做到了主题明确,形散而神不散。更好地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理念,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四、总结帽子也好,掌声也罢,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内涵是一样的,都是真诚的关爱。五、检测完善《补充习题》有关题目板书设计:掌声鼓励支持自卑自信赞扬肯定
教后记:《掌声》整堂课我以小英的来信为线索贯穿教学,通过细读文本的几个细节:“之前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女孩?后来小英有了哪些变化?故事会上,小英的动作和神态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内涵?两次掌声分别表达了同学们怎样的内心语言?”感悟了文本内涵。在教学中,我通过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在想象、理解中朗读,感受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理解了两次掌声的含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因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去与文中人物展开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通,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去品味、感悟语言,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和谐交融。教学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会说……”、“如果你是小英,你会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等一些假设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了学生的“我情我景”。附:苏珊的帽子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她念一年级的时候,医生发现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一个肿瘤,必须住院接受三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掉光了。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抗争,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拉下的功课,然而,每天光着头到学校去上课,这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老师非常理解小苏珊的痛苦。在苏珊返校上课前,她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校园。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使苏珊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没有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