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让学生们也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二.学时重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能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三.学时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能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四.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重点学习可词语,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1.ppt出示词语,小组为单位竞赛读。2.听写生字,小组互评,汇报错误,教师点拨并指导书写“低”、“胸”字。3.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回忆课文内容。(二)激发兴趣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你们说列宁这时的心情会怎样呢?(三)精读感悟1.体会心情(1)出示自学提示,根据要求默读课文第3-10自然段,用横线画一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当时的心情。(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读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课件出示这几段。(3)细细体会每一句话包含着列宁怎样的心情。(4)朗读感悟,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想读给大家听。2、感悟不同的爱 (1)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爱)
(2)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去哪儿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教师指导如何读“我....我没看见”才能恰当反映男孩的心理。 b.学生自由选择读一段,教师指导朗读。 c.孩子为什么要捉灰雀呢?他现在心里想些什么呢?(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3)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赞成谁的呢? (4)小结:是的,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却占为己有,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3、深入体会 (1)课件再次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歌唱的情景”. 师说:“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朋友。” (有小男孩在树下) a.学生自由读11—13自然段。b.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还是低着头? C.读了.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d.是呀,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小组讨论交流)(3)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对男孩深深的爱,(生齐读第12自然段,凸显“微笑”)(4)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4.教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配乐)五.学教反思同学们,通过学习列宁、灰雀和小男孩儿的故事,请谈谈你的收获吧?1.全班交流 2.教师小结六.展示交流同学们交流搜集有关列宁的其他故事。七.课后作业把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