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案例【教学理念】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课题。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科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探究、发现的环节,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教师对独立见解应热情鼓励,有价值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另一方面要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发。【教材分析】 《灰雀》一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作者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叙述,着力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并通过人物的外表,提示了人物的内心,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的思想感情。学习《灰雀》这样的课文,要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含义。文中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提示人物的内心。列宁问男孩看见过灰雀吗?男孩回答:“没看见,我没看见。”这支支吾吾的语言,反应了男孩做了错事,怕人发觉的心理。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一一细细体会。【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生字,初读了课文,我想你们一定喜欢这个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画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语句,理解他喜欢灰雀的原因。学生边画边读句子。学生读课文后思考、汇报: “每次……都要”、“经常”说明列宁观看灰雀,喂灰雀次数的频繁。学生做出“仰望”的动作,想象出列宁仰望灰雀时的表情。学生读句子,抓住“欢蹦乱跳”、“非常”理解:因为“欢蹦乱跳”把灰雀活泼可爱的样子写活了。“非常”写出了灰雀引人喜爱的程度之深。 出示三只灰雀的动态图及第一自然段第三句话。指导学生体会灰雀的可爱之处。启发学生认识到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趣,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是列宁喜爱灰雀的原因。那只灰雀不见了,列宁是怎么做的?说了些什么? 师:细读课文第二至第十自然段,找出写列宁和小男孩神态、语言的语句画下来,小组交流一下,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理解。分角色读四次话。小组讨论,体会列宁多次说话是怎样的心情? 生:分组汇报列宁的心情急切──担心──惋惜──满怀高兴与希望。第一次小男孩儿的回答重复了两遍“没看见”,说明了小男孩儿听到列宁的问话后很慌张,这证明了灰雀的失踪与他有关。第二次小男孩儿没有说话,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小男孩儿内心活动是很活跃的,他此时态度已有所变化,想说出灰雀没有死,但还没有勇气。第三次小男孩儿想说实话,但又不敢,理解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儿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作法并决心改正的。因为他必定是说不出鸟的下落。第四次小男孩儿坚定地说“一定会回来”说明小男孩儿下了决心。分角色读第三组对话。思考后汇报。列宁以前两次与小男孩儿的
对话中,猜想是小男孩儿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说,而以自己的感情来启发小男孩儿自己的觉悟,以情感人,说明了列宁对少年儿童的关爱。是列宁对灰雀的爱、对小男孩儿的爱使小男孩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作法并决心改正的。 师:列宁对小灰雀真正的爱深深地感染了小男孩儿。你们猜猜小男孩儿会怎么做呢?出声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为什么说小男孩儿是个诚实的孩子? 投影出示列宁和小男孩儿的表情,图文结合体会小男孩儿的品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你想对文中的插图说一句什么话?自由读文,体会内容。 生:通过查字典说出“果然”的字面意思,在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在句子中的意思,说明“果然”表现了小男孩儿诚实的品质。学生观察列宁和小男孩儿的表情,并描述图意。从而理解小男孩儿“低着头”,列宁“微笑”蕴含的意思。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受到的思想教育。 师总结:这是一个很有趣、很感人的小故事。它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失而复回的经过,尤其是列宁怀着深深的爱鸟之情去寻找丢失的鸟,这爱鸟情感感动了捉走鸟的小男孩儿,使小男孩儿自觉地改正了错误,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关爱诚实的孩子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