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网络环境下小学人文教育渗透研究人文教育是以学科教学为基础所展开的教育。人文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总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人文教育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历来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在确立人文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小学人文教育应当立足课堂教育,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思想。我们教师其实担当了多重角色,我们既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又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通过人文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我在课堂上努力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创建出人文课堂。课堂上,鼓励学生不惧权威,大胆质疑问难、思考研究、探索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本学期进行的网络环境下小学人文教育渗透研究内容。记得在教授《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由于要学生了解的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工作了三天三夜。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一主题对于学生来说接触得比较少,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在教学第三小节时,我问学生:“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时,有的学生说:“白求恩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是加拿大人,来帮助我们的抗日战争,所以是客人。”有的学生说:“他不是我们的客人。他不是我们请来的,是自愿来的,所以不算客人。”有的学生说:“不是请来的也应该算是客人。”有的学生说:“白求恩自己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还有的学生说:“他又是客人,又不是客人。”听了学生的话,我忙因势利导“这个见解很奇特,说说你的理由好吗?”于是,学生回答:“他刚来时就是客人,来久了,参加八路军了,就不是客人了。”这时,我又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是什么人?”有的学生就说:“不是客人就是自己人。”有的学生说:“不是客人就是一家人。”
于是 ,我马上说:“对!他跟谁是一家人?”这时,有的学生说:“跟八路军一家人。”有的学生说:“跟中国人民一家人。”还有的学生说:“是一名八路军战士。”我听了,忙表扬:“好极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学生们脱口而出:“看成自己的事业!”我又问:“谁再来说说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时候,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回答:“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给伤员做手术,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所以他又不是客人。”于是,我总结说:“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国际主义精神啊!”通过这样深入浅出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高了。我知道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因此,我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中,采取“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思考:“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最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大家深深被白求恩大夫那国际主义精神所折服,课文主题自然而现。接着,我又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做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我运用质疑的方式层层逼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讨论前一个问题时,提出两个疑问:“‘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讨论后一个问题,又提出两个疑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他跟谁是一家人?”
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是老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这种“以疑激趣”的结果,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我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正是因为学生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才敢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课堂上我们要好好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在生生间,师生间的思想互相碰撞中冒出智慧的火花,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和光彩。二是我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这种“以疑激趣”的结果,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可见,“从疑入手,以疑激趣”,在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许可学习能力,而且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这样的训练,我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跃程度增强了,要求发言的人数也增加了,发言的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更为可贵的是由于学生增加了知识信息量,并能大胆的将课外的知识带入课堂,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