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参考1)手术台就是阵地本课讲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从大洋彼岸加拿大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抗日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一个小故事,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当时战争形势严峻,对人物描写也很细致,通过白求恩语言、动作等,突出了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高尚品质. 上课伊始,我就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学会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帮助学生选择了几个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交流与对话. 课文重点是2—4自然段,思考白求恩是在怎样情况下坚持动手术?他是怎样表现?请学生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了解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国际主义精神.学习文中写人物语言、动作等句子,体会把人物写立体写作方法. 这样把环境和人物表现结合起来,学生很快就能准确找到文章重点语句,并结合人物精神品质来说,表达比较完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有些同学有疑也不敢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质疑问难机会,唤醒他们沉睡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
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这样课堂之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