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并书写生字词。2.了解有关于新闻特写的基础知识。3..把握本文的整体结构框架。教学重点1、欣赏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2、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审美情趣。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文题与体裁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它是怎样描绘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怎样去描写那些重要又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二、知识回顾1、什么是新闻,有哪些分类?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有消息,有特写,有电视解说词,有人物通讯等。2、新闻分为几个部分?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三、解释“特写”(教学重点)特写,也写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四、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给下列生字注音旗帜()子夜()瞩目()陈迹()凝重()掩映()2、解释下列生词凝重(níngzhòng):庄重。掩映(yǎnyìng):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陈迹(chénjì):过去的事迹。瞩目(zhǔmù):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子夜(zǐyè):半夜。五、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1、快速浏览并完成以下任务
a、给本文标段。b、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分别是什么?2、分析课文结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导语第1段概述中心内容——英方撤离的最后一刻主体第2-10段主要描写英方撤离的几个场景及背景资料。背景4、7、11结语第11段用概括的语言说明英国在香港通知的开始与结束六、说说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教学难点)一语双关,表明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表面意思: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离开香港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实际意思:“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一语双关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七、课堂小结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什么是特写?来我们一起来说一下。接着学习的是本节课的生字词,主要有哪几个?理清了课文结构,给他们分好段。最后我们还学习标题的含义,巧妙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八、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知识,导入新课第六课是一篇什么体裁?特写是新闻的一种。它的特点:1.新闻价值高2.现场感较强3.篇幅短小精悍4.侧重“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二、细读课文,进一步分析课文特点(教学重点)1、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时间地点主要事件4点30分港督府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4点40分港督府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6点15分添马舰东面广场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7点45分“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最后一分钟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零点40分甲板上“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2、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那几个场景?快速阅读课文,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四个场景 4时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6时15分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 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三、主体思想本文是篇特写,文章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无比欣喜、自豪之情。四、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五、本文语言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结合研讨与练习二)(教学难点)庄重含蓄中包含很多言外之意体现出作者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本文语言含蓄中包含很多言外之意,非常耐人寻味。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深刻涵义。(第四段)….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插叙总督府的背景,表面上说的是港督的建筑,实际上是告诉人们: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末代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结束。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英国国旗下降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作者郑重记下这一笔,含蓄地表达了对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庄严而喜悦的心情。对比。语言平实,对比强烈,饱含对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作用:“156年5个月零4天”准确记载了英对港岛殖民统治的时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大英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指的是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殖民统治;如今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船离开香港。这既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六、概括本文特点:
具体象征意义的场景;庄重含蓄的语言;背景材料的恰当运用。七、课堂小结这是一篇报道香港回归的特写新闻,所谓“特写新闻”,也称速写新闻、新闻素描,要求用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应事实。香港回归是一次盛典,场面宏大,但作者集中特写了“三次降旗一次升旗”,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表达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与喜悦,文章写得庄重又含蓄,别具特色!八、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第6课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