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12荷花执教者:冯健 [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没有见过真正的荷花,或是见的很少,但是对荷花还是比较熟悉的。因此,教学本课要通过语言文字,图片等学习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的,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荷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 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配乐素材; 3.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课件:一个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2.关于荷花你了解多少,快拿出你查找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吧。 3.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板书课题:12.荷花齐读课题。文章的作者是谁,你知道吗?板书:叶圣陶。出示课件,认识叶圣陶爷爷。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听课文朗读(配乐),课件相机出示几幅荷花图片,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四人小组内用自制卡片互相检查生字认读。(2)指名分小组认读生字词卡片。(3课件出示生字词: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画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认识多音字“骨”,理解“花骨朵”。用演一演,看图,讲解等方法理解以上生词。4.指导写字。示范写“蓬、骨、蹈。” 5.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指导朗读。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除了写看荷花还写了什么?可以分成几部分?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
4.教师小结。 四、学生用钢笔描红生字,老师巡视,提醒身正,肩平,注意姿势。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3.推荐阅读叶圣陶的《稻草人》。板书设计:12.荷花叶圣陶看荷花(第1—3自然段)想荷花(第4—5自然段)教学反思:这是我参加学校“”的一节赛课。课前做了认真地准备,特别是学习制作课件。虽然课件制作得比较简单,但在同伴的热心帮助指导下,我终于入了门,初步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课件制作。这是我参加本次活动的最大收获。课堂上虽然还不能熟练操作,但明显感觉使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效果比平时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课堂好得多。比如本节课我找了不同姿态的荷花、荷叶图片,学生看了一目了然,对词语的理解,课文情境的描写一下就明白了,还激发了孩子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很难亲眼见到荷花,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弥补了现实生活的缺失。
上完课后,我反思这节课至少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导入冗长,不能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对荷花的介绍及对作者叶圣陶的认识这两个环节耽误了时间,可再简洁些。二是写字指导不到位。原先预设的三个难写的字老师范写,因为时间不够没做,只是让学生描红。其次是读书,虽然注意到了,读得也不算少,但总觉得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