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说课稿一、说教材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结构大多简短,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如今天我要说的《守株待兔》,就是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但寓意深刻。它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的故事。本组课文主题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因此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要让学生明白“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这一深奥的道理。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守、桩、锄”等6个生字,会写“守、桩、肥”等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故事。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的道理。这样的目标设计更多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和情感体验。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用自己的话复述寓言故事。难点确定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学会正确,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体会到“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的道理。三、说教法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揭示寓意,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四、说教学过程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体验语言实践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历练语言,紧紧扣住课文的语文点展开训练,使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感悟,寓意的领会融为一体,努力使一个设计承载多种功能。基于这样的文本与目标拟定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揭示寓意。(一)检查预习上课之前先对学生进行检查,有助于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二)质疑导向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这时学生会回答:“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我再引导学生:“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有这些问题:这个人为什么要坐在树桩旁边等兔子呢?结果怎么样?(三)探究体验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特别特困生。这时,我再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各自的答案,这样即完善了答案,又照顾帮助到了特困生。学生就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了。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守兔子是因为他曾经在这树桩旁白检了一只撞死的兔子。
守到最后的结果是兔子没等着,田里的庄稼却全完了。(相机板书:坐等,白捡,撞死,全完)我抓住机会,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重点:故事的发展过程清楚了,让学生根据板书来把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在学生能说清楚故事的大概意思后,我再给他们增加难度,让他们再加上“于是”,“结果”,“开始”等关联词,把故事说的更顺畅。(四)学习升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1)忽然看见一只兔子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在这一句中,我抓了一个“窜”字,问学生为什么不用跑、跳、奔,而用一个窜字,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窜”是慌乱的,速度非常快的跑,不等于我们平常的跑,正因为它这样的慌乱,快速,才会有后面的一头撞死在树桩上。而用跑、跳、奔就不会有后面的一头撞死树桩。从而领悟种田人得到兔子是偶然的,存有侥幸的。再提问学生: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事常见吗?学生回答:不常见,既而引出侥幸这个词,种田人就是侥幸得到了一只撞死的兔子。(2)从此他丢下了锄头。“从此”指的是种田人捡到兔子以后,再抓一个“丢”字,为什么不用放或其他的字?通过比较发现用丢,是因为丢字表示以后再也不用了,不要了的意思。继而引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丢了锄头,不去干活,天天坐着等兔子,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行为?少部分学生能说出不劳而获,这和最后的结果兔子没等着,地也荒了,用个词语概括就是一无所获相呼应。(五)揭示寓意在揭示寓言上,我运用了想象说话训练:当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在那儿守株待兔时,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先同桌讨论)以下是学生的发言:学生1:小伙子,你别在这儿等了,兔子是不会来的。 学生2:小伙子,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很难得的事。这样的事不可能经常发生,你还是别等了。 学生
3:你不该有侥幸心理,不应该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做经常发生的事。 学生4:小伙子,我们是庄稼人,你赶紧把丢下的锄头拿起来,把地重新种上还来得及,不然,你今年就得喝西北风了。 完了请学生来说一说他听懂了什么。学生:做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将一无所获。通过这样的一个想象说话,促使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去寻找隐藏在寓言中的道理,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寓意。最后,依据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内容,使他们更好巩固所学内容,内化领悟的道理。我请了两位同学,一位说寓言故事的大意,一位说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来结束本课。五、说理念:简单的来说一说我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能启发学生探索又能帮助学生了解人情世故。寓言故事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所以,我这节课,不是单为了教这则寓言,而是通过对这则寓言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去认识生活;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寓言形象的可塑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言的学习,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一种智慧的学习。这节课,我将带着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学习,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线来组织各项训练活动。为了渗透语文的人文性,我为学生创设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情境。因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输、也不能用贴标签的办法单方面的授予学生,而需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感受、领悟、升华。五、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词语式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对新学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守株待兔白捡开始撞死于是不劳而获坐等结果一无所获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