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word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讲道理。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1•指导观察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2•表演教学法对话部分是本篇课文最明显的特色也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通过对铁罐和陶罐神情和语言的描写,把一个骄傲者和一个谦虚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是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和表演的好材料。采用表演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情感,在语境中理解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感悟寓意。学法:1、自主、合作学习法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联想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2.品读法编辑版word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时要“以读为本”,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把“读、思、悟、议”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练读、朗读、体会,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五、说教学流程(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看图引入课题,让学生先说说陶罐与铁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假如你有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你喜欢谁?为什么?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出他们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二)进入文本,品陶罐和铁罐之性格.主要抓住课文1---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1、读课文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我先让学生说说“奚落”的意思,然后抓住重点词“奚落”进行挖掘,紧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面对铁罐的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让学生找一找、划一划,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重点句子,进行品读。(1)“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2)、“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编辑版word
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在此环节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三)深入文本,悟陶罐和铁罐之命运。陶罐和铁罐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默读课文1017小节内容,探究陶罐是不是真的像铁罐说道那样,破成了碎片呢?铁罐他自己又是不是坚固得什么也不怕?由四人小组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参与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知道陶罐不仅像原先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而且还成了文物。抓住最后一段,知道铁罐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都不怕,而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样,组内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四)揭示寓意,明白道理通过“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揭示本文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否则骄傲必败。我设计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学习上、生活中有哪些骄傲必败的事例,今后要怎样做才对?借此进行思想教育。编辑版word
(五)延伸文本,深化感悟1.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2.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说句什么?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拿出自己的练习本把想说的话写上去,写后再交流交流。(1)我想对陶罐说:(2)我想对铁罐说:(3)我想对自己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六、说板书27陶罐和铁罐陶罐铁罐谦虚傲慢许多年后编辑版word
光洁朴素美观不复存在(设计理念:本则寓言最大的特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态度来展现他们的性格,揭示寓意。因此,我采用了体现性格特点的词语进行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透过板书就能回顾课文内容,使读者印象深刻。)(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编辑版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