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第一部分披沙拣金——同学们作文中的闪光点
珍珠粒粒——精彩语句欣赏夏日的太阳十分毒辣,以至汗珠都开起了“运动会”,争先恐后地在脸上奔跑。(何世文《夏日凉风》)这个星期母亲又做了我爱吃的饭菜,仿佛母亲把她对我的爱都酝酿在这美味佳肴里了。(涂志磊《重味母爱》)进入高中这么久了,一次次的考试让我不敢再去想英语,让我变得害怕它,就像小草害怕狂风暴雨一样。(严婷《零距离》)走到走廊中间,老师的满脸笑容出现了一丝裂缝,弯腰问了一句:“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涂道敏《高中,初见不一般》)
在歌声里,我听见了希望绽发的声音。(李泓利《听见春暖花开》)凉听一曲就忘了春夏,又一曲就惊起了牵挂。回忆埋藏在昨天,我们定下一个个约定,许下一个个承诺,一起期待着明天。(王欢《花开半夏,曾经亦是现在》)原以为高中可以有一个好的轻松的生活,不幸的是作业还是那么多,每天都觉得“压力山大”。(王钰兰《独家记忆》)如果说人生是一杯苦涩的咖啡,感动就一定是这杯咖啡的调味剂。(范恩泽《感动》)
我们寝室的室友们都像打了鸡血的样子,兴奋得又是唱又是跳。(王亚《感动萦绕》)爽的饮料滑入喉中,平复了我因烈日而燃气的焦躁情绪。(孙斯瑶《细微力量的感动》)转过头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标准的乞丐脸:额头上有几道深深的沟壑,深陷的眼眶充满了血丝,颧骨像两座荒山般,脸上的胡渣似收割后的稻穗,孤独地立在荒地上,无助有绝望。(何鑫《那个身影永存心间》)所有的人疯成一团,抢着吼出自己惊天地泣鬼神的歌声,一首又一首的唱着不着调的歌。(王亚《感动萦绕》)
好文共赏——整片文章欣赏可怜天下父母心干志强不知不觉,我就上高中了。高中带给我的,有惊喜也有难受。其中最让我难受的不是冗杂的学业,而是那段长长的回家之路。记得第一天报到,是爸爸送我来的。当时没怎么留意,下午放学时才发现校门口后那么多的家长:有的躺在车上小憩,有的边玩手机边不时朝学校张望,有的一个人蹲在行道树下吸烟……男男女女,不计其数。一些人仿佛早晨便在这儿。他们竟在这里等了一整天!
上次军训,早上校门口便挤满了父母,全是送孩子的。当时心里便有了一丝不屑,因为我小学三年级起便开始一个人走路回家。如此溺爱,难怪有人说中国的孩子比不上国外的。到军训回来时,情况更糟,本来窄窄的马路上竟停满了车!唉,这是何苦呢?因为住不了校,每天只得很晚挤公交车回家。每当走出校门,看见路灯和夜幕交替中那些家长们的身影,不知怎的,心中竟莫名其妙的生出许多羡慕来。在公交车上,离家还有几十分钟时,妈妈打来电话,说已经到车站来接我了。
每次我都会嗔怪妈妈,说妈妈你不用来接我,至少不用这么早就来接我,但每当接到妈妈的电话,我心中都会涌起阵阵感动。风从窗外掠了进来,冷不丁撞到脸上。外面亮亮的路灯,别了白日的恬静,终于在晚上绽放开来,透着耀眼的光,伫立在路边,传递着光明,给人以温暖。妈妈亦或如此?她一定正守候在那车站旁,一如身旁的路灯,忍着风,不停地眺望着她儿子归去的方向,肆意地挥霍心中的关切,盼望着归来的游子。妈妈不正是和校门口那些家长一样的人吗?只
是她是一个人,尽管孤零却又好不吝啬地为儿子奉献出光与热。总是说叫她别出来那么早,可她会听吗?每次和她谈及住校的事情,又总是以吵架结束。但我知道,这就是母爱的表现。下车后,王总能第一眼及iuk按到妈妈。累了,我就轻轻靠在妈妈背上,感觉妈妈的背依然如我小时后那样宽阔,那样温暖。我猜想,这应该就是感动吧!如今,游子身上着的不再是慈母手中的线,但母亲依旧会默默守候在某个地方,或校门,或车站……母爱不只在衣上,它如丝线般,轻轻地缠绕在儿女的心中。有那么一些时候,每当不经意间触到它,爱的暖流便瞬间流遍全身,这应该也
是感动吧!已经长大的我们,只需知道,有那么一些人,总是在儿女成长的路上守候着他们,无论在校门,在家中,还是在心里……
高中,初见不一般涂道敏又是一个金秋九月,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再次踏进了并不算陌生的校园,初见了我高中征程中的良师学友。我很庆幸被分在六班,因为有初中好友与我作伴,并邂逅了我别离三年的小学同学;还因为有一位权威的语文班主任,带来了一群优秀的教师。不过最令人亲近的还属数学老师,同学们也都亲切地叫他“兵哥”。他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又戴着眼镜,给人的感觉是文质彬彬的不会发火的那种老师。
可事实总是出乎意料的。兵哥一上来就雷厉风行地宣布规矩,着实让全班同学吓了一大跳。但当兵哥第二次上课时我就发现他并不是很严肃的老师。预备铃刚响,兵哥便大步流星地跨进教室,在教室里一一检查。他双手背在身后悠闲地踱着,脸上带着笑意,似乎很满意自己昨天立下的威严。走到中间走廊,兵哥在一个同学旁边停住了,满脸笑容突然出现了一丝裂缝,弯腰问了一句:“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我转过身子便一眼看到被问同学的紧张,只见
他不安地回答::“我叫龙勇。”“哦,小龙同学,你的笔记本呢?”兵哥笑看着龙同学。“那个,我忘了准备了,明天……明天我一定买齐。”“好,明天我会检查的,小龙同学。”这句带着四川强调的普通话令全班同学有些忍俊不禁。兵哥走到后面又发现了一位很“酷”的同学。“同学,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哪个本子是你的笔记本啊?”一听到兵哥说话的语气,再看到兵哥手中的
那本“笔记本”,全班立时捧腹狂笑——那“笔记本”的封面上豁然印着“作文本”三个大字。兵哥无奈地翻了翻那本子,对那位同学又是摇头又是叹息,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惋惜之意。“同学,你也太伤我的心了吧!拿个作文本做笔记本也就算了,但这本子上竟然写的都是物理公式啊。”看到兵哥“痛心疾首”的样子,我突然畅想:以后数学课堂一定是很活跃很轻松的吧。却猛的听到兵哥语气斗转,掷地有声地甩出一句话:“记住,明天重新准本一个本子,否则
昨天宣布的规矩,你是知道的。”略一停顿,兵哥终于言归正传,朗声宣布:“好了,开始上课!”我的高中,第一次便让我见到了不一般的老师们,让我激动,更令我感动。人生若只如初见。相信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中会有更多的不一般,更多的激动和感动由我、同学和老师们来共同谱写!期待吧,我的高中!
第二部分方法指导——如何记叙文写得具体感人
要想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我们平时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如果我们注重对生活的观察,那么就掌握了写作的第一手素材,接下来就需要我们在写作中解决如何选材的事了,怎么选材呢?应注意从以下几点入手——1.着眼于“小”2.着眼于“真”3.着眼于“深”
此生难忘是师恩向柱文看了徒弟在其博客上写的那篇关于我的文章,隐约知道了我在受过我影响的人心中的形象。至于为何会在他们心中留下一份书卷气,这也许跟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陈子华先生有关。二十六年前,陈子华先生首次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已在读初二下学期了。他的确是太平常了。看上去有四十多岁,个子精瘦,双颊削隐,戴着一副黑边的大眼镜,穿一件蓝布中山服,似乎有点不注意整洁;与前任教师相比,他似乎还少了些指示学生该怎么做时的自信和决断。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陈老师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因为在最初的近半年里,我几乎没有完整地听过他一节课——课本里的名家作品,比听课更能吸引我,迫不及待地通读之后,我偷偷地读课外书,乃至于读字典。只有在评价作家、分析课文的时候,我才专注那么一会儿。我的课堂笔记,只记分析评价的部分,绝不抄板书上的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之类。陈老师站在讲台上,只顾着读、讲、解释词语、分析课文、评价作家、议论写作方法与特色。慢语轻声,轻到必须鸦雀无声才能听见。他的语文课,就是这么从轻悄开头,又一直这么轻悄地安静下去,甚至连板书也似在轻悄里漫不经心地进行着。
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我在下面偷读一本破旧的《红楼梦》。读得天昏地暗,竟没发现陈老师从讲台走到我身边。陈老师轻弹桌面的警告,惊得我冷汗淋漓,顿觉山崩地裂。不料陈老师看也没看我一眼就又回到了讲台上,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地继续讲课。下课后,他无声地把书拿过去看了一眼,见是《红楼梦》,只说了声“听我讲完了再读吧”就走了。这,只给我留下“陈老师没脾气”的印象,而对他的讲课依然没有多少感觉。只是有一次课间,值日生和几个同学或远或近地欣赏着陈老师上课留下的板书,舍不得擦去,啧啧地称赞着“真好”,我才发现陈老师的字原来是写得很美的。现在回忆,他的字似乎是宗颜鲁公而兼学王右军,并多了些含蓄,看似随心所欲却又不失章法。书法的功力移到黑板上且能收放由心,没有足够的功底是做不到的。
于是,我明白同学们为什么都很佩服陈老师了;于是,我不再在他的课堂上“干私活”了。试着连贯地听讲,竟然听出了从未感觉过的滋味。他极少抑扬顿挫,却把文章本身的抑扬顿挫讲得清清楚楚,他极少用经典讲话,却把难点阐释得明明白白,他也讲字词的出处,而更注重它们的用处……他把他所理解的东西,用他的表达方式写在黑板上,教给我们的便不仅是黑板上已形成的归纳。但我的笔记却依旧不抄偏重解释的内容。没想到,这“离经叛道”竟受到他极大的鼓励。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从未有过地增大了分析题的份量,不少同学事后十分懊悔复习时没有背这些内容,我却因平时把功夫花在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上,反显得得心应手。卷子下来时,120分的总分我得了个意想不到的“108”分,年级第一!
这,引起了小小的轰动。试卷讲评时,陈老师只用一句话就把这事带过去了:“他用了脑筋读书,这才是卧龙。”尽管此后同学们都用“卧龙”来笑称我,可我并不曾生气,因为这是我读书以来得到的第一次公开表扬。正是因为这表扬,使我理直气壮地崇拜上了诸葛亮,并莫名其妙地熟记并理解了《出师表》和《诸葛孔明诫子书》。也正是因为这表扬,使我鬼使神差地学好了数理化,并轻而易举地走进了高中,然后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大学,最后简单轻巧地走进了大都市。也许正是因为陈子华先生,使我心灵深处有了一份淡定和宽容,有了一份隐忍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