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

ID:866295

大小:28.2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宋·王安石的《元日》、唐·杜牧的《清明》和唐·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日》描写了农历正月初一有代表性的过节细节: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换上新桃,表现了春节的欢乐气氛和民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清明》的前两句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特有的天气——雨纷纷,描述了扫墓人冒雨前行的复杂心情——欲断魂;后两句诗则展示了扫墓人向牧童问路以解困境的场景。诗歌用十分浅白的语言,自然流畅地讲述了扫墓人在清明节的境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前两句诗直抒胸怀——佳节倍思亲,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后两句诗则写对兄弟登高的联想——少一人,猜想兄弟们感到“少一人”的遗憾。三首古诗不同程度表现了这三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和过节景象,为学生开展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了引路和提供了资料。  2.课文配的插图,仅与《清明》相配,可增加有关的图画,以帮助学生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节日的习俗,形成具体形象的表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绝句》里有四个会写的字,为此,默写的练习达标宜在背诵和写字教学后进行。  4.课后练习“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景象”,是提取语言文字信息,理解文字信息意思,并转换成自己语言表达的训练。完成这个训练的前提是借助注释、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诗句,了解诗歌内容。   5.虽然这篇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教学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30多首古诗了,他们对古诗的学习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形成了一定的借助注释、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诗句意思和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教学应在这些有利条件下开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屠”等7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读写“旧”等12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4.借助注释、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歌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以及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4。   教学准备:  教师:“屠”等7个会认读字字卡,“旧”等12个字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旧”等7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新华字典。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我们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个: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3.小结:对了。除了古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关于我国深厚传统文化的课文,例如,一上的《对韵歌》,一下的《姓氏歌》《端午粽》《人之初》,二上的《大禹治水》,二下的《传统节日》《“贝”的故事》。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集中学习几篇从不同角度展现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的课文,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个单元,我们还要开展一个新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了解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进行交流分享。并且写一写自己家在过一个传统节日的过程,或节日中的故事。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篇什么课文,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哪个方面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1古诗三首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我们通过学习什么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我们通过学习三首古诗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  4.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要通过学习三首古诗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那么,这三首古诗写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哪个方面呢?我们要了解这个方面的什么呢?就让我们先来了解是哪三首古诗,然后学习会认读的字和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读懂了古诗诗句的意思,了解了古诗的内容,就能解决了。  二、指导预习,了解诗歌题目。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把三首古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再把课文读准。  (3)借助注释或字典,想一想,三首古诗说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苏”“兄”。  (3)PPT出示会写字词“新旧、音符、欲穷千里目、借着、任何、独自、异常、佳节”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4)指名朗读,一人一首,从“读准”的角度评议;其余学生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5)指名回答预习任务3。  预设:  这三首古诗说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传统节日这个方面的内容。  追问:那么,这三首古诗分别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呢?你是通过哪里知道的?(指名回答。预设:《元日》写的是正月初一春节,从题目知道;《清明》写的是清明节,从题目和第一句诗句知道;《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从题目“九月九日”知道。)  追问:借助注释,你能说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个诗歌题目的意思吗?(指名回答。预设:重阳节那天想起在华山东面家乡的兄弟。)  3.小结:这三首古诗的题目都点明了诗歌要写的我国传统节日,让我们通过传统节日来了解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  三、读通顺课文,粗知诗歌内容。  (一)质疑。  1.导语:通过课文的注释,我们可以了解古诗歌里一些词语的意思,但是由于古诗是古时候写的,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同学们可能读不懂。有不懂的不要紧,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插图想一想,还有哪些词语是不懂的、不理解的,在词语的下面写个问号,查字典或提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2.反馈指导。  先汇报查字典解决的词语,然后才质疑。预设:  《元日》:一岁除:“一岁”一年,这里指的是旧的一年;“一岁除”是送走旧的一年的意思。  《清明》:断魂:这里是指哀伤的意思;遥指杏花村:应为“指遥杏花村”,即指着远远的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异客:“为”,成为;“异客”,他乡的客人;“为异客”成为他乡的客人。  (二)读通顺课文。  1.导语:我们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诗歌题目的意思,通过质疑解疑,对三首古诗的意思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三首诗歌读通顺,把节奏读好吗?  出示任务: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这三首诗歌,注意读好节奏。  个体练习,同桌互读互纠。  2.反馈指导。  预设: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元日》  (一)了解诗句意思。  1.导语:同学们,我们现在就进入到每一首诗歌的学习。我们先学习《元日》,了解一下诗歌描绘了这个节日的什么样的情景。(板诗题后齐读诗题)。  出示任务:(PPT出示《元日》图文)有感情朗读《元日》,借助注释和质疑,结合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个体操作,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形成答案;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预设:   每行诗句意思: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板书: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人们)在和暖的春风中喝着屠苏酒。(板书: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千家万户在初升的太阳照耀下。(板书: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都把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板书:换旧符)  (二)说说诗歌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元日》,根据诗句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诗歌描绘的节日情景,然后说一说《元日》描绘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出示评议标准:(1)用自己的话说;(2)符合诗句的意思;(3)语句通顺连贯。  先有感情朗读全诗,然后才说说过节情景,师生以评议标准评议。  预设:  正月初一一到,人们就燃放起爆竹,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然后,在和暖的春风中举杯畅饮屠苏酒,以祛除瘟疫。当初升的太阳照耀大地时,千家万户都用新的桃符换下门上原来旧的桃符。  3.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4.小结:诗歌描写了农历正月初一有代表性的过节细节: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换上新桃,表现了春节的欢乐气氛和民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三)背诵《元日》  1.导语:读到这里,你能把《元日》背诵下来吗?是背诵哦,也就是要讲究节奏和感情的哦。  出示任务:读一读,背一背,把《元日》背诵下来。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通顺流畅,节奏准确;表现出诗人情感。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板书设计9古诗三首元日一岁除入屠苏曈曈日换旧符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1.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三首古诗分别写了哪个我国传统节日?(指名回答。答案见第一课时。)  3.指名说说《元日》写的大年初一的节日情景。(答案见第一课时。)  二、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三首古诗。  (一)学习、背诵《清明》。  1.导语:同学们,我们通过诗歌《元日》,了解了古人春节那一天的节日情景。接下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清明》,了解了解诗歌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板诗题后齐读诗题)  出示任务:(PPT出示《清明》图文)有感情朗读《清明》,借助注释和质疑,结合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板书: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路上的扫墓人更增添了一份哀伤。(板书: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请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啊?(板书:借问)  牧童遥指杏花村:他指了指遥远的开着杏花的小村庄。(板书:遥指)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清明》,根据诗句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诗歌描绘的节日情景,然后说一说《清明》描绘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出示评议标准:(1)用自己的话说;(2)符合诗句的意思;(3)语句通顺连贯。  先有感情朗读全诗,然后才说说过节情景,师生以评议标准评议。  预设:  清明节这一天,天阴沉沉的,下着纷纷扬扬的细雨。人们走在去墓地扫墓的路上,心里更增添了一份哀伤。  追问:你是从哪些诗句知道这个节日情景的?(指名回答。预设:我是从后两句诗句知道这个节日情景的。)  5.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6.小结:《清明》的前两句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特有的天气——雨纷纷,描述了扫墓人冒雨前行的复杂心情——欲断魂;后两句诗则展示了扫墓人向牧童问路以解困境的场景。诗歌用十分浅白的语言,自然流畅地讲述了扫墓人在清明节的境遇。通过诗歌,我们了解了清明节扫墓踏青的情景。  7.导语:读到这里,你能把《清明》背诵下来吗?是背诵哦,也就是要讲究节奏和感情的哦。  出示任务:读一读,背一背,把《清明》背诵下来。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8.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通顺流畅,节奏准确;表现出诗人情感。  (二)学习、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导语:同学们,学习了《元日》和《清明》,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看看诗歌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板诗题后齐读诗题)。  出示任务:(PPT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图文)有感情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助注释和质疑,结合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个体操作,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独在异乡为异客:(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客。(板书: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遇到节日就会加倍思念故乡的亲人。(板书: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想兄弟们在今天都在登高望远。(板书:遥知)  遍插茱萸少一人:(他们)都插着茱萸,唯独少了(我)一个人。(板书:少一人)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根据诗句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诗歌描绘的节日情景,然后说一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出示评议标准:(1)用自己的话说;(2)符合诗句意思;(3)语句通顺连贯。  先有感情朗读全诗,然后才说说过节情景,师生以评议标准评议。  预设: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插着茱萸,登上当地的最高处。  追问:你是从哪些诗句知道这个节日情景的?(指名回答。预设:我是从后两句诗句知道这个节日情景的。)  5.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6.小结:诗歌前两句诗直抒胸怀——佳节倍思亲,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后两句诗则写对兄弟登高的联想——少一人,猜想兄弟们感到“少一人”的遗憾。通过诗歌,我们了解到古人过清明节登高,插茱萸的情景。  7.导语:读到这里,你能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下来吗?是背诵哦,也就是要讲究节奏和感情的哦。  出示任务:读一读,背一背,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下来。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8.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通顺流畅,节奏准确;表现出诗人情感。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四、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借(借问)错(错误)酒(酒家)洒(洒水)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欲”,右边是“欠”不是反文旁;“魂”,右边的“鬼”不要漏了“厶”;“异”上部是封口的“巳”字。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五、默写《清明》  (一)个体默写,同桌互检。  (二)抽样错误展示,提示改错。  六、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七、会写字书写练习。(略)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板书设计: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