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

ID:866788

大小:3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学期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诗文大意。(2)、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诗句的意思。(3)写出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3、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4、激发学生热爱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是七言绝句,千古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书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四、教学方法、思路及设计理念: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诗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让诗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我打算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整体上把握古诗,通过层层诵读的方法去指导学生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所以本节课力求采取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古诗播放(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播放诗配乐,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六、拓展: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课后反思:我认为本节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达成了教学目标,没有出现偏离教学结果的问题。提出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方法,先让学生说说读懂的词语意思,提出不懂的词语,教师引导或同学合作理解词语,再连起来说说诗意的建议,让孩子从朗读中去感悟诗意,领悟诗情。我在古诗教学中,理解词语时出示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理解,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应该让学生说理解的词语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再引导或同学合作解决,这样学生就学得主动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孩子们对“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理解为“重阳节”,我及时引导孩子“佳节”在本诗中指重阳节,其实一切美好的节日都可以叫佳节。孩子对插茱萸的习俗不了解时,我没有补充介绍,应该向学生介绍插茱萸的习俗,拓展知识,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我们在古诗教学中,要多搜集与古诗有关的资料,如写作背景、拓展阅读、知识背景等,多做课前准备,以便应对学生的问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