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陈艳波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情感目标: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设计理念: 古诗词犹如浩瀚的海洋,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最丰富的载体之一。本课在读、悟、品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不同角度深切体会“倍思亲”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设计亮点:1、“思”为主线,贯穿全诗教学;2、以“思”促读,以读感“思”;3、重拾传统节日,弘扬中国文化。课时目标:1、熟读古诗,理解诗意;2、重点理解“独”、“异”、“倍”、“思”、“遥”等字;3、体会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感受家庭的亲情;4、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课前准备:板书好整首古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情景导入。
秋天到了,气温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导语:是啊,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明显感受到秋的凉意,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一年四季的温度各不相同。其实,在我们的古诗世界里也有它的温度。有的古诗,让人读起来象是感觉到春天般的温暖。有的古诗让人阅读后像是身处秋夜,让人感到凉丝丝的。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感受古诗的温度。课前,我们已经熟读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是藏在这首古诗里的温度,我们却未必都能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王维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内心的冷与暖吧!(大屏幕揭题)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1.了解诗人明题意。2.解词连句知大意。3.展开想象悟诗意。4.朗读背诵抒真情。3、读题、释题 题目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①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教师补充资料(课件出示):重阳节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数字中,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为阴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被称作重阳或重九。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老人节”。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②在重阳节这天,他在想念谁?板书:忆山东兄弟(这一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利用古诗下方的注释帮助阅读理解)
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件出示:忆——思念、想念;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蒲州。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4、按照我们作文的六要素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的是哪几要素?课件出示:时间:重阳节地点:外地异乡人物:作者王维故事情节:思念家乡兄弟二、、理解字词,明白诗意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古诗。2、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再读古诗,你理解了古诗中哪些词语的意思?2、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在书上作记号。3、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讨论不懂的地方,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些字词的?4、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全诗中词句的意思。三、品读诗文,感悟思念之情。紧扣诗中关键词语,点拨指导,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1、品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异乡异客”1、背景介绍: 15岁那年,作者王维就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永济,远赴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 板书位置山西永济长安华山这一去就是两年,两年时间里,王维没有回过一次家。当时十几岁的王维还只是一个孩子,在这个繁华而又陌生的都城,是那样不知所措,孤独寂寞。这异乡指得就是——,这异客指的就是——2、王维在异乡为异客,他孤独一人,而在家乡他拥有什么?当他遇到人生各种困难时他会想些什么?大屏幕出示:王维想:在家乡,当他()时,亲人会()。3、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诗人王维不禁感叹——引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二)“独”1、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2、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他那孤独的身影。 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 课件出示:远在异乡,当王维____时,却只能____。3
、老师说过,文字是有温度的,请你读读这句话,然后说说,你感受到他是暖暖的,还是凉凉的?为什么? (三)“倍思亲”1、教师导语: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2、换词体会情感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 a、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这句诗中那个字最能打动你?从“倍”字你能读懂什么?3、“每逢佳节”单指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4、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课件出示:a、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用诗句对家人说:—— b、中秋来临,异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 c、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说:5、此情此景,让你不禁还想起了谁的诗(生补充古诗接龙中积累的思乡诗。)课件逐一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外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四、放手让学生感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谈话,想象王维思亲。引导谈话:是啊,看着别人的家庭团团圆圆,他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在重阳佳节里,王维会回忆起什么,想到什么?谁来读读最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从这个“遥”字,你感觉到了什么?(长安与家乡之间路途遥远。越是遥远,就越是容易触发思念之情。当时,除了步行,就是坐马车、乘船,远在京都长安的王维回一趟家需要数月时间,回家容易吗?他只能把无尽的思念埋在心底,写在诗中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起读。)3、“少一人”的“少”字怎么也跟王维的“倍思亲”有关呢?(少了谁?王维。谁发现的?王维的兄弟、亲人。在什么情况下发现少了王维呢?兄弟们都插上茱萸的时候。)4、引导谈话: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思念是一条线,线的这头牵着王维,线的那头牵着是他的兄弟,思念是彼此的,他的兄弟肯定也会非常想念他。他们登高的时候会对远在异乡的王维说些什么呢?5、朗读,感受王维思亲。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意。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他不禁写到——(课件出示,学生齐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引读:重阳节这天,王维独自在异乡,他猜想他的兄弟一定在干什么?请学生读——引读:从前兄弟欢聚,如今少了谁?请学生读——引读:王维不能与兄弟团圆,他的心情是这样的?请学生读—— 五、升华情感,深入人心
1、诗歌,不仅可吟也可唱,让我们跟着曲调把王维那份思乡之痛倾诉出来吧。播放歌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跟着一起唱。 2、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六、作业超市。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搜集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句。板书设计: 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 异 思念是爱 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