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写8个生字。2.感情诵读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思乡情。预设过程:课前活动:看图片猜节日。1.同学们,看着这些图片,你能猜到是那个节日么?2.依次出示雄黄酒、艾叶、月饼……分别猜元宵、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3.板书:九月九日。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常常做什么呢?认真看微课,(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4.学生交流:说说你知道了什么?5.在这个传统节日里,诗人王维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读题1诗题很长,你能读好吗?自己试试。谁来?(字音都读准了,加上节奏相信你能读得更好。)听老师来读。谁再来?2.同学们你们看,诗中有两个小标记你注意到了吗?(点红。)这就是注释,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帮助呢!请你轻声读读。请你来读第一个注释。请你读第二个。谁能来响亮地来。九月九日就是重阳节。板书:重阳节3.读了注释,现在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先想一想。指名说。(是啊,原来山东的兄弟就是华山以东的兄弟,就是家乡的兄弟,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王维在——重阳节那天回忆家乡的兄弟。”)4.借助注释我们读懂了诗题的意思,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学古诗。一起读诗题。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二、读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第一遍:(重在字音);第二遍:读出韵味。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第一行,正音:“wéi”。“异”——“异乡”“异客”异在字典中有这么多种解释,你觉得异乡、异客应该选哪种解释更恰当?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第二行,“逢”字后鼻音,联系实际,说说“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③“插”——“遍插”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提供资料: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遥”——“遥知”师:诗人身处长安,而家乡在华山以东,近两百公里。这么远,他怎会知道兄弟登高处,还遍插茱萸呢?理解:遥知。3.形成注释: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遥知:远远地推想;遍插:身上到处插满。4.读着,读着,我们读通了诗句,也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现在你能简单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板书:思念亲人)三、品诗,体悟思乡情(一)领:想象“独”,体会“思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王维的诗最大的特点。学习他的诗,我们就应该抓住关键词,展开丰富的想象。1.出示前两行:读一读,想一想:王维15岁那年,就到了全国最热闹的城市长安学习,长安离他家乡有好几百里路。那时交通十分不便,一封家书也要很久才能收到。王维也已经两年没见到亲人了。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到诗中找找,把最能表现心情的词圈出来(“独”)2.师:“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来到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宅子,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中,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3.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亲”)4.指导朗读:再怎么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再怎么孤独,你仍为“异客”。5.揭示学法:结合诗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画面。身临其境,自然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细细研究研究,这首诗中,抓住哪些词,还可以让我们想到背后的画面?(佳节少一人)(二)小组学习,自主想象画面。
1.出示表格:小组学习单画面1:我们小组抓住了个词,我想到了,每逢节,亲人们的场景。这一幅幅画面,更加让诗人。画面2:我们小组抓住这个词,仿佛看到了兄弟们在重阳节的那天(怎么说?怎么祝愿?)画面3:我们抓住——一词,想到了:2.交流、汇报:佳节,往往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势必会想起与家人团聚的情景。指导朗读:平时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地回忆这一幅幅画面,你能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倍思亲”)3.兄弟们会说些什么?(“少一人”)会祝愿些什么?(联系茱萸的资料:茱萸可以避难消灾。)静静地默读,这幅画面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少一人”)指导朗读:“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痛,“少一人”是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接连重复读“少一人”。师:表面上写兄弟们想念诗人,但这一切都是作者的推想,你能看出什么?(诗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诗人,可见“兄弟情深”啊!)四、点题1.师:学完整首诗,再来看诗题“忆”,单单只是回忆吗? “忆”怎样解释才更为贴切?(思念)2.王维既然如此思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了解创作背景:诗人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思念如美酒越酿越深,才会写出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会诞生思乡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在,这句诗早已经被人们广泛传诵,成了千古名句,你看(出示图片),这是节日广告,这是食品包装,这是宣传单……都用到这句诗。让我们也把这句诗记在心里吧!——齐读。3.指导朗读,背诵。五、总结延伸
1.今天,我们走近了一位诗人——王维学习了他的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受了他的一篇情——思乡之情同学们,或许长大后,有一天我们也会离开家乡,从那一刻起,思念也会在我们心底滋生。因为思念,我们回想起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因为思念,我们回想起张九龄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因为思念,我们回想起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孟郊的《游子吟》,当然也会想起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完成古诗抄写。3.课外收集关于思乡的古诗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