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ID:866867

大小:2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详案龙华新区广培小学谢婧斐一、复习引入复习吟诵几首古诗。1、我知道同学们背诵过许多诗,我想问问大家,古诗的什么地方吸引你?(相机评价)2、西晋的文学家陆机也喜欢诗,他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看,(PPT出示)“陆机《文赋》中说:‘诗缘情’”。(生齐读)3、他认为诗感人的地方是“情感”。是不是仅仅因为诗歌有了情感就吸引人的呢?我们来看看孙绍振先生是怎么补充来说的,(PPT出示)“这大致不错,但这还不完全,还要加以补充。如果把情感直接说出来是不能感人的,诗要通过特殊的感觉来传达感情。”(生齐读)。4、诗不仅表达情感,这种情感还要通过——特殊的感觉来传达。(教师板书:特殊的感觉)。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寻找这“特殊的感觉”?对了就是——吟诵。(师板书:吟诵)二、导入课题1、今天我们再用吟诵的方法来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课题。2、诗题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PPT出示):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有什么习俗?(生交流课前预习有关重阳资料)看注释理解“忆”、“山东兄弟”3、生解释题目意思——重阳节那天王维在思念家乡的兄弟(师可提示)三、回忆规则,标出平仄1、回忆一下什么是平仄?(平声指第一二声,仄声指第三四声)2、入声字也是诵读的拦路虎,找出来。今天再积累这几个入声字,齐读。3、跟老师一起来把平仄符号标注出来吧。(师板书标注)4、这也难不倒你们?厉害!再考你们,诵读规则还记得吗?(平长仄短,入短韵长)5、记忆大王啊你们!标出平仄符号是为了更好的去诵读,请自由练习。(检查学习成果,指名读,点拨,齐读。)四、因声求义(一)平长1、PPT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指名读。点拨2、为什么“平声要拖长读呢?”为什么“异乡”要拉长读?用声音来体会,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点拨:要把画面变具体,怎样的孤独?) (指名读,全班读)3、孤零零地远在他乡也就罢了,又遇上了家人亲友团聚的重阳节,这个原本美好的节日却让诗人怎么样?(PPT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生诵读。(指名读,点拨)4、读到“思——亲——”你的眼前又出现了什么画面?(生汇报,点拨:让画面具体起来。此刻王维可能在干什么?喝酒,一个人在街头散步。。。)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亲友们邀约着登高赋诗,插茱萸,饮菊花酒,可对我这个独自漂泊异乡的人来说,却只能“倍--思——亲————”。6、师小结:把声音拖长,有助于想象画面,文字的意义就会放大,我们眼前就会浮现不同的画面,这就是为什么要用平长的方式来读诗。(PPT出示)《毛诗大序》中说“言之不足不足故长言之。”(板书:平长)7、用这种方法一起再来读整首诗,边读边想象画面。用上手势配合着读。(点拨)(二)“仄短入促”1、我们把平声字读长会浮现画面,同样的,仄声读短,入声紧促也会出现画面,也能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板书:仄短、入促)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从这行开头和结尾两个入声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汇报,相机引导“独”“客”)师总结:入声字一般表达强烈的情绪,非常痛苦,或者非常欢快都可以用入声字。这行诗歌前后各用一个入声字,一个“独”字,孤零零;一个“客”字,漂泊无依的心情也表露无遗,真是心中的愁苦难言,欲说还休。(指名读、小组读)3、补充作者资料:介绍王维当时客居京城长安的经历:(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游历,想获得一官半职,实现个人的理想。两年后的重阳佳节,尽管诗人才华横溢,但依然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看到家家户户亲人团聚,亲友们相约着登高望远,心里倍感孤单,随口就吟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生再读。先引导学生关注“客”这个字,再出示一组诗,让孩子说发现,说都包含怎样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离家?结合生活,你的父母老家是哪里?为什么离家,古人的不同是什么?最后出示儒士的家国情怀4、【儒士精神、思乡情怀】在汉诗文中,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诗特别多,而这些诗大都为儒士所作。中国儒士的使命就是治国平天下,为了实现理想,诀别父母,远离家乡,四处游历,甚至一辈子漂泊四方,最终客死他乡。 升官发财,不是儒士的目的,而漂泊离散,却是注定的命运。儒士的思乡情愁,比普通人要深重复杂得多,因此这也成为汉诗文的一大主题。所以,17岁的王维客居长安,与家乡相隔千里,思念亲人时写下了——(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10岁就离开家乡的张籍,独自在洛阳,秋风乍起,黄叶飞舞,让他不禁感慨——(生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不仅王维,不仅张籍,更多的儒士,更多的诗人为了安民治国,在外漂泊,想念家乡的时候,以诗抒情——(生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离家千里客,戚戚多思复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伤哉客游士,优思一何深。登高去来燕,惆怅客心伤。小结:这就是中国儒士的使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3、此刻,你再看诗人王维,孤独的走在长安街头,想念着家乡的亲人,回看题目,找出三个入声字“月、日、忆”,这也是作者在强调时间,强调节日里的想念啊。4、再读整首诗。五、吟咏升华1、王维,不仅会这么读,浅浅的吟起——师吟诵 2、此刻,你就是诗人王维,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诵——(师画吟诵曲线)3、这起起伏伏、高高低低的线条就像阻隔诗人回到家乡的千山万水,就像诗人思念家乡的心绪——4、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悟,带着自己的情感,再吟——五、拓展延伸不仅王维在思念家乡,想念远方的亲人,自古以来,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随口吟诗,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怀—。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殇—。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结课。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