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段意,授之以渔——《纸的发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创、携”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鲜”,会写生字“录、册”2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造纸术发明以前,使用不同材料记录文字的不足。4.学习提取信息,概括段意的方法。5.把握文章整体脉络。【教学重点】1.学习提取信息,概括段意的方法。2.把握文章整体脉络。【教学难点】1.学习提取信息,概括段意的方法。2.把握文章整体脉络。【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激趣,谈话导入1.出示谜语,了解用途。师:孩子们,今天蔡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读一读。谜底是什么?生活中纸有哪些用途呢?2.揭示主题,齐读课题。师:是呀,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除了造纸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有哪些?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今天,就让我们揭开造纸术的神秘面纱,一起去探究纸的发明。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2.齐读词语,生字带拼音。3.去拼音,开火车读词语4.多音字教学。(1)交流多音字的各种读音。(2)给多音字组词,理解字义。(3)齐读词语。三、学习课文,理清顺序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圈画出表示顺序的词语。2.全班交流。预设:孩子可能只讲时间或朝代,老师要引导孩子完整表达。3.根据课件举例解释时间轴:时间越往前,离我们越远。就像10天前比5天前离我们更远一样。四、品读课文,学习方法师:几千年前,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是怎样记录文字的?(一)朗读圈画,了解方式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2.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记录在哪里?默读第2自然段用方框标出来。3.交流圈画的内容,随机字理识字“册”拓展学习“删”4.这就是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记录文字的方式。能不能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5.圈画出第2自然段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然后交流。(二)观察发现,了解不足师: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不断改变记录文字的方式,那是因为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不足。1.这些记录方式存在哪些不足?用“—”画出来。(1)交流“竹片和木片”的不足,学习“学富五车”的来历。
(2)交流“帛”的不足。(3)想象“青铜器”的不足。2.出示句子,朗读后交流:作者用哪个词强调这些记录方式的不足?(三)借助表格,概括表达1.借助表格,用上“但是”,用自己的话说说第2自然段的意思。2.小结:每一种记录文字方式的产生都弥补了前一种方式的不足,是一种改进。3.借助表格,用一句话说说第2自然段的意思。4.齐读概括段意的句子: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不断改进记录文字的方式。(四)小结学法,迁移运用1.小结:孩子们,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我们首先读懂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提取信息,最后用一句话概括表达自然段的意思。2.学习概括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意思。(1)迁移方法,学习概括,填写表格。(2)展示交流。3.总结:孩子们,通过这个图表我们知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纸的整个发明过程。五、观察发现,用心书写。1.从高矮、宽窄、笔画等方面观察生字,交流观察所得。2.教师讲解范写,学生书空。(1)“录”的“横画”、“竖勾”,注意下面的部分,和“水”区分开注意。(3)“册”表示竹片、木片的部分要写得瘦长、紧凑,注意“横画”,范写(边范写边教学)3.书空笔顺。4.练写,巡视。5.展示生字,引导学生从笔画紧凑、正确规范、整洁美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六、总结收获,布置作业1.回顾内容,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概括一段话的意思,知道了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纸的发明过程。2.内外结合,交流资料。(1)学习课后资料袋,提取概括关键信息。(2)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纸的资料。3.拓展学习,布置作业。(1)收集与纸有关的成语故事。(2)收集与纸有关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