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师:我们都见过什么桥?(生汇报)2、师:世界各地的桥梁千姿百态,现在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赵县,那里有条洨河,风景优美,可是它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府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的方案被采用了。因为古代的赵县叫赵州,这座桥就叫做“赵州桥”。(出示课件:课题及赵州桥照片)二、自主感悟,了解内容1、师:让我们静静欣赏一下这座千年古桥。同一座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独特的魅力,赵州桥给你怎样的印象?2、师:没有亲眼见到这座桥,我们已被它吸引,为它动情,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会用怎样的文字来讲述赵州桥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赵州石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读准你认为重要的词句。3.认识生字,汇报读,全班交流。4.指读课文,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三.品读感悟,读懂“宝贵”(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赵州桥的哪些信息?(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年代)2.你能把这四方面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说清楚吗?还能怎么说?(变换词序)3.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4.质疑:1300多年,这的确是悠久的历史了。但我们知道在赵州桥之前肯定还有过很多很多桥。而它们为什么没成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呢?看样子,只是说年代久远这一点并不能完全说明赵州桥的宝贵,我们还得继续探究下去。(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赵州桥的特点。2.这段中有个长句子,挺难读,谁想来挑战一下?
出示语段: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1)指名读,正音(2)这段中有没有你不懂的词语?理解“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前人没有这样做过。(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里的“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呢?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3.感受“创举”(1)用自己简要的话概括这种“创举”?(2)根据文字提示,画画这座桥。(3)请学生上台介绍他画的赵州桥。(4)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赵州桥图片,看看你画的是不是与它相像。(出示赵州桥图片)(5)同学们,仔细地看看这座桥,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赵州桥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6)课文是怎么介绍这种设计的作用的?①指名读找到的句子。②课文的这一句话清楚地介绍了“这种设计”的作用。作者用什么词把几个作用连接在一起?(既……又……)③“既……又……”是一组关联词语,它能把有关联的两方面内容连接起来。你能用“既……又……”说句话吗?4.感受“坚固”(1)师:一种建筑物能在世上存留几百年,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赵州桥却存留了1300多年。想像一下,这1300多年的岁月里,赵州桥会经历哪些磨难?(2)交流想象还在感叹什么?(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让我们怀着对桥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5.改写语句
(1)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是这段的总起句,我们一起来读读。(2)“雄伟”这个词能不能概括整段的意思呢?(不能)怎样改更合适?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吗?(交流改法)四、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到赵州桥有什么特点?它的其他特点我们下节课再学。张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