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3、培养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叩响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拜访了古代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认识了神话传说中的英雄盘古;还欣赏了建筑艺术珍品-----赵州桥,今天学习的课文将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了不起的古代绘画。就是____生接师生板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这幅画的了不起?“名扬中外”能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名扬中外的画一定让人惊叹,读题,读出这种感觉。看到课题想了解什么?导入:同学们的求知欲真强!不过,今天的课文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它要求同学们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有信心吗?二、出示教学目标:指名读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3、培养自学能力。三、出示自学提示(一)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正确认读以下词语,并找出含多音字的三个词语汴梁 保存 撑船 摊贩 官吏 作坊 形态各异悠闲 溜达 惊扰 拽住 毛驴 传神 一乘轿子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你能把每段读成一句话或一个词吗?三、检查自学情况
1、谁能带读这些词语?能找出其中含多音字的三个词语吗?溜达 作坊 一乘轿子(不动笔墨不读书)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之前,请同学们数数有几句话(4句)那我想请四位同学分别来读这几句话,谁愿意?读之前,提个要求:你读这句话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意思呢?该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呢?每位同学读后,师问:你想告诉大家什么意思?大家听出这个意思了吗?(相机板书:年代 作者 大小 画名 内容 历史)对照板书,小结:瞧、同学们把每句话读成了一个词,现在只要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就是这段的主要内容了,谁来说说?老师还可以把这段的意思概括成一个词-----总体介绍。(板:总体介绍)接下来就要对画面内容进行具体介绍了,那具体介绍了哪些内容呢?指名分别读2-4自然段:想想,这段写什么?你用什么方法读懂这段的意思的?(相机板书:人物众多 街市热闹 情景有趣)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这段写的是什么?(历史价值)这还是对画面内容的具体介绍吗?回归全文:刚才同学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而且把每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读成了一句话甚至一个词,真是了不起!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把这篇长长的课文也读成一句话呢?指名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四、赏图激趣(课件)播放配乐的《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图,有什么感受?导入:乍看这幅画,就已经让同学们惊叹不已,细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慨。让我们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继续走进文本,品读课文。五、出示自学提示(二):从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对照图画细细品读,完成以下表格: 内 容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你有什么感想?
人物众多(第2自然段) 街市热闹(第3自然段) 情景有趣(第4自然段) 1、反馈交流第二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人多?作者是怎样写的呢?“五百多个”,这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有……”这是一个什么句?“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三百六十行,都写出来了吗?藏在哪了?你能接着用“----------的---------”形式说说还有哪些行业呢?囊括三百六十行的五百多人,都被浓缩在这不大的一幅画里,此时,你有何感受,想说什么?请读出你的感受。第三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感受到街市的热闹?重点引导理解“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这句也是写人多,但作者是从那个角度进行描写的?(人物的形态)可见,写人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既可以写人物的行业,也可以写人物的形态。导入: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都要挤在一张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的画里,因此画中的人有的不到一寸,最小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比划“一寸”有多长,展示实物黄豆)尽管是这么小的人物,但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如此精细的画笔有谁能比呢?此时,你不由想说什么?第四自然段: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有趣?是呀!作者能写得如此细致传神,首先是因为画家的传神之笔呀!因此作者由衷的赞叹:----------(齐读)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六、再赏名画(
(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解说)是呀,这么一幅画怎不令同学们感慨万分呢?在这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550多个不同身份、不同形态的人物,除此之外,还画有13种动物、170多棵树木,56匹各种牲畜,二十多辆不同车轿,二十多艘大小船只,还描绘了数量众多的房屋建筑。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宏大的规模,如此高超的画技,让我们不能不说:这是—————生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七,当堂训练。板: 总体介绍 人物众多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街市热闹具体介绍 情境有趣 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