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样指明了略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这次根据龙港学区的安排,在海城小学举行了以“同课异构”为形式的教学联谊活动,执教的课题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由于这次面对的是一群农村学校的孩子,为了适应学生学情,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下面就是我上课的几个场景回放。二、教学片段片段一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仔细欣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生:自由读课文。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很投入,接下来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词语掌握情况。(出示:一乘轿子溜达汴梁拽住官吏)这些会读吗?现在老师要请几个小老师来读一读。生:读师:这里有几个词语比较容易读错,比如“一乘”的乘和“溜达”的溜是多音字,还有“官吏”的“吏”和“史”字很像,但读音不同,接下来我们再一起读一读。生:齐读(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生字词没有太多的要求,在这个环节中,只要让学生能读会、读懂就可以了,不用在生字词方面花过多的时间。)片断二师:小朋友们词语掌握的不错,谁来说一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生:这幅画是张泽端画的。5
师:真好,你知道了这幅画的作者。生:我知道了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师:真好,你知道了这幅画的大小,小朋友们528厘米是个怎样的概念呢?生:相当于5米,有我们教室两个黑板那么长。师:真聪明。生:我知道这幅画有8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师:你知道了这幅画的时间和保存情况。生:我知道这幅画描写的是北宋汴梁的热闹的场面。师:你还了解了这幅画的内容。(设计说明:让学生自主阅读之后,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历史价值以及保存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虽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但教师并没有放任自流,其高超之处在于教师能顺势梳理和归纳学生的零星信息,并将个体的读书收获不断辐射到全体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信息,学生已对课文的内容及文章的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片段三师:小朋友们画够大,历史够悠久,就能够的上名扬中外了吗?生:不是。师:确实画大,历史悠久这只是名扬中外的一个原因,那么还有哪些方面也可以说明这幅画够的上名扬中外的资格呢?请同学默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生:默读师:谁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觉得它名扬中外呢?生: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出示第三自然地)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说它够的上名扬中外呢?生:我觉得张泽端能在画中画了这么多店铺真了不起,所以我觉得这幅画能名扬中外。师:对呀!还有谁愿意说一说你的理由呢?生:我觉得这画够的上名扬中外。我在茶馆的后面发现了省略号,这说明还有很多东西作者没有写出来。师:真呀,真是应有尽有。5
师:在这段中还有哪些让你感受到名扬中外呢?生:走在街上,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点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的在街上溜达。师:真好,谁也同样找到了这句话呢?能来读一读吗?生:读师:来说说你的理由好吗?生:张泽端真了不起,把人画的栩栩如生。师:还有呢?生:我觉得这些人画得太传神了,每个人在干什么都画得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它够的上名扬中外。生:我觉得张泽端不仅把人画出来,还把人物的神态、神情、神色画的惟妙惟肖。师:张泽端真不愧是一代绘画大师。请小朋友看看课文中的图,肯定还有作者没有写到的内容,请同学接着说一说。(出示:有的……有的……有的……)生:老师,我看见有的在茶馆里喝茶。生:有的在街上卖艺。生:有的在街上买冰糖葫芦。(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用“图文对照的方法”来说一说,用“有的”训练他们说话,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幅画的魅力。)师: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名扬中外。生: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师:说说你的理由。生:我觉得张泽端真了不起,把人画得只有黄豆那么大,还能看的清楚。生:张泽端下了太大的功夫,把人画得这样的精致。师:你们愿意把它读一读吗?生:读师:对呀,社会的热闹在这幅画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不愧被称为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生:齐读师:所以说它是——生接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设计说明: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课程标准实5
践教材编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在这一片段中,我始终围绕为什么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展开,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当然其中也离不开教师有效指导和点拨,这样又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三、教学反思:《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把握中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的整体特点:“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设计中突出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教学中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次我针对三个教学片断进行教后反思,在第一个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下这课的生字词,略读课文对生字词没有太多的要求,在这个环节中,只要让学生能读会,读懂就可以了。不要求在生字词方面花过多的时间。在教学生字词这个环节时,学生基本上掌握的还不错,就是有个别多音字“乘”“溜”容易读错,还有三连音的“拽”比较难读,其它生字词掌握较好。在第二个教学片断中我是让学生自主阅读之后,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历史价值以及保存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虽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但教师并没有放任自流。其高超之处在于教师能顺势梳理和归纳学生的零星信息,并将个体的读书收获不断辐射到全体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信息,学生已对课文的内容及文章的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在第三个教学片断中我还是把更多的时间腾出来让学生自学和交流,在这个片断中我始终围绕着它为什么够资格名扬中外,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有的学生从画中人物只有黄豆那么大,但是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的清楚;还有从画中有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点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的在街上溜达。这些都是从画中传神地捕捉了生活情景而由衷感叹这幅画确实名扬中外。这一过程仍然充分关注到了学生个体的读书感受,没有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花费过多的时间。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略读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独立阅读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还运用了“图文对照法”用“有的”来练习说话。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发言很积极,有的同学说:“我在图画中看到了5
有的在茶馆和朋友的喝茶聊天”,还有的同学说:“我看到了有的在街上卖艺”。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回答的非常好,课堂上整个气氛也很不错。总之,略读课文应是“教”略而“学”不略,不能以精读去教学,不能以略读去阅读。略读课文也不是忽略的去教,而是隐去教师“明目张胆”的去教,转而让学生“潜心会文”的去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掌握阅读方法,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有效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让我们的略读教学能走出一条光明之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