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印山小学朱娟一、说教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是人教版2001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这个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共包括四篇课文,分别从古代的思想家、古代神话故事、古代建筑和绘画几个角度来表现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主要是介绍北宋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在我国的艺术瑰宝,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这幅绘画作品的同时,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找出它名扬中外的原因,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粗知课文描写的画面的大概内容,领会课文总分总式的写法。2.通过阅读课文快速获取信息,通过制作资料卡学习处理信息。通过默读、圈划发现列举、特写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3.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激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重点难点通过阅读和观察画面,领会课文总分总式的写法。通过默读、圈划发现列举、特写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三、说学法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学习课文:1、通过感情朗读、合作朗读、观察图画等训练形式来读懂句子,领会含义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本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本课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因此在本课学习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对照图画反复朗读描写画面内容的三个自然段,感受《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生动,初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3、继续学习有效合作、探究的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四、说教法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只通过课文的描述来感受名画的魅力是有很大难度的,而且这还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学中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二)把握住中年级略读的教学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运用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时将语言文字训练有机融合。整个教学过程中,合作研讨、辨析比较、朗读悟情、综合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交替使用。(三)主要通过“合作探究”和“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方位合作方式,引导有步骤、按计划的学习。
(四)重视学生“读”的作用,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声传情,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人文内涵。(五)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经学生自主发现,小组探讨后,总结学法,致力于怎样读懂课文。五、说教学过程与资源应用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1.揭题解题: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新的课文,(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一生读题。正音:幅)一起正确地读课题。2.什么叫名扬中外?换词(闻名中外、举世闻名、名扬四海。不仅在中国很有名,在国外也很有名,真了不起。)二、预习检查,了解“名画概况”。(一)预习检查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同学们也完成了预习单,通过预习单的检查,同学们觉得这三个带多音字的词语有点难读。出示词语:溜达作坊一乘轿子我们一起来正确地读一读。在预习单上,有同学提出“作坊”的意思不太明白。谁来解释一下,你用什么办法理解的?(作坊:手工业工厂。联系生活实际:豆腐作坊、陶泥作坊)【资源运用】:运用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课件、工具书(字典)、预习单、生活实际等资源2.我们再来交流一下预学单上的“资料卡”交流、讨论资料卡:(1)画名:《清明上河图》
(2)年代:北宋距今多少年?(800多年)(3)作者:张择端(4)大小:长528厘米,高24、8厘米,(引导学生与黑板的长宽比较)画出大小,有什么感受?(又长又窄。)(5)保存地:北京故宫博物院而且还保存得十分——完整。小结: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中获得这些信息的?(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是介绍了这幅画的总体情况。)【资源运用】:教学课件、在黑板上作图演示《清明上河图》的长度与宽度,直观形象、填写自主设计的资料卡(较好的解决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信息,使课文内容清晰、简洁,非常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免去了教师的讲解,节约教学时间,又让学生对《清明上河图》有个整体认识)三、梳理名画内容,领会总分写法1.《清明上河图》是怎样的一幅画呢?让我们按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中来读读课文吧!出示学习提示:齐读让我们对照图画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再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2.交流: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画面内容?(第2-4段)3.请你读读第2、3、4自然段,想一想,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呢?4.先看第二自然段,这段介绍了画面上的什么内容呢?(交流板书:“人物多”。)
小结:我们用找关键字词的方法概括画面内容。【资源运用】:教学课件出示关键词句,教师示范圈划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简要概括文段内容的方法。5.请你尝试用这种方法概括其余的画面内容。(交流板书:街市热闹情景传神)传神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理解吗?6.刚才圈出的关键字词分别在自然段的哪里?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有的段落,前面或后面的句子是有概括性的,找到这些句子就能很快概括出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四、发现“写作方法”,感受“名扬中外”(一)列举1.课文写了画面上的三个内容,让我们走进第一个画面内容——人物多,出示:第一个画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人物多,可以括出句子,标出关键词语。2.交流预设:▲五百多个(从数字中感受到人物多。随机朗读)▲三百六十行(感受到行业多。随机朗读。)▲“有”“……”(1)读一读,文中写了哪些行业呢?(2)(飘红“有官吏和读书人”)和前面的“有”相比,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3)我们来展开想象,用上“有”来列举一下吧!(板书:
列举)比如:有()的官吏有()的读书人有()的()【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运用电影的展示手法,分镜头出示一幅幅画面,让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图画,咀嚼文本语句的描绘之细腻形象。学生读、品语句后,再出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层层推进。多媒体课件在此处起到了良好的展示与辅助教学作用。3.小小的画面上竟然有这么多不同行业的人物,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一段。4.读着这一段,再看看这些画面,除了感受到人物多,你还有什么感受要说吗?5.作者用列举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画面上不同的人物,其实在第二个画面内容中也用到了列举的方法。出示:第二个画面:(1)默读第三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用到了列举,把它括出来。(2)从这些列举中你又感受到什么?6.交流预设:▲店铺多(列举了店铺多,街上很热闹。)▲人物很小(用两个“有的”来列举画上的人虽然很小,却画得清清楚楚,张择端可真厉害啊!)▲人物形态(用“有的”列举不同的形态,都活灵活现。)
3.小结:在这些列举中,我们看到了热闹的街市,看到了一座繁华的汴梁都城。【资源运用】:作为第二自然段学习的“列举”方法的强化与运用,是达到了教师预设的目标。不足在于,“有的人只有一寸大小,有的只有黄豆大小,但每个人在做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应该是体现画家的技艺高超,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惊叹之情,体会《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但是教师没有进行挖掘与开发。(二)特写1.过渡:第4个画面和前面的不同,它主要抓住一个情景描写。出示:第三个画面:1.读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情景写传神的呢?2.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2.交流预设:(有细致的动作描写。写得很具体详细。)小结:这个画面就像是一个特写镜头,向我们展现了画中有趣的生活场景。(板书:特写)3.哪位同学能看着画面,向我们介绍一下这传神的一幕?可以用上这些词语:骑、走、拽住、又踢又跳、赶。(一生边指着画边介绍。)4.小结:谢谢这位同学,你的讲解让原本静止的画面都动起来了,真有意思呀!五、运用表达方法,迁移写话1.在《清明上河图》中有很多有趣的情景,让我们再来关注另一个特写画面,你观察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交流,出示:忙碌、叫喊、跨、挥舞、撑、站……)
【资源运用】:此处的课件融入图画、文本资源,教师较好地运用这些资源教给学生“特写”这一表达方法。并运用图画,出示动词,让学生对着画面用自己的话为大家进行场景介绍,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这一自然段“情景传神”也是《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的一大体现,教师还是把全部的关注放在知识与技能训练上,还是没有明确提出画作伟大的艺术成就。2.小练笔: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把当时的情景写具体。虹桥下,有一艘船正要通过虹桥,船上的桅杆快要碰到桥顶了,在这危急的时刻……(船上的船夫,有的站在甲板上忙碌着,有的站在船顶上叫喊着。桥上的热心人不顾自己的安慰,跨到栏杆外面,一手拉着栏杆,一手挥舞着,就像交通警察似的,指挥着船只顺利通过。)【资源运用】:课件出示放大的图画,让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后,补写后面内容。因为有图画情境,有教师的指导观察,有课件的动词引导串联,学生写得非常棒,教学效果明显。3.交流,评议。六、名画视频欣赏,感受价值1.让我们像作者一样一边观察一边想象着欣赏这幅画吧!(视频:《清明上河图》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汴京郊野的风光,第二个段落是上土桥和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第三个段落是汴京市区的街景。)【资源运用】:视频的应用,让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认知更加全面,深刻,较好地认识图画所表现的北宋古代风貌,但是百姓的生活场景。而古典的音乐伴奏,则很容易就把孩子们由现代代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悠远的历史情境中,仿佛穿越时光,也变成了画中的一员。
2.《清明上河图》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情景,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不愧为——(齐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人物众多街市热闹情景传神列举特写六、说问题1、教学设计的文档需注意细节问题,部分序号有错误。部分标题后面不应使用标点。2、教学目标中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粗知课文描写的画面的大概内容,领会课文总分总式的写法。”其中“领会课文总分总式的写法
”只在第三环节提出了领会“总分”写法,而最后一自然段的总写被一句话带过,以三年级上册学生的学习阶段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自己领会文章写法,应该还需要教师提点文章写法。这是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不能忽视。3、情感目标稍显平淡,冲击力不强,目标中的“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学生没有变现和表达出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多次朗读了句子“有,有官吏和读书人……”但是,学生每次都是一样的读法,教师也没有提出读的要求,也没有指导该以何种语气、何种情感来朗读。最后一段,点明《清明山河图》的历史价值,也是教师自己讲出来的,始终没有明确提出“为什么这幅画能名扬中外”这个核心问题。学生也不曾注意到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自然没有那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4、本篇课文为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而且第19课《赵州桥》才刚接触过说明方法,本课也用到了一些说明方法,是否可以进行一下回顾,对学生的写作技能提升也是一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