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明山立新完小三年级语文许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内容及它的历史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借助媒体,再现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流露在文中的思想感情;自主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张择端以及《清明上河图》的赞美之情,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生:喜欢!)师:你们都喜欢画些什么?师:好,老师听到同学们在说喜欢画小动物,喜欢画卡通人物,喜欢画花草树木等等等等,每个同学说的都不同。师:在北宋有一位叫张泽端的画家平时也喜欢画画,他还将自己国家首都汴梁的繁荣景象画了出来,而且画的非常的好。从这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普通老百姓在八百年多前的生活场景。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幅什么画吗?(生:想。)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并读课题)师:看到课文题目同学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对“名扬中外”这个词的理解?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完成资料卡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正确认读以下词语。参差鼎沸牲畜鸟瞰阡陌三十余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熙熙攘攘惟妙惟肖完成资料卡上的内容(课件出示生字宝宝和自学资料卡)2.学生自主展示和互评(1)把学生的资料卡放在展示台上展示并核对答案。(2)学生互评。师:大家说说他的资料卡做的怎么样啊?/没有完成资料卡的同学可以留到下课以后再做。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师:刚刚我们通过读课文对这幅画有了初步的了解,我想同学们都很想亲眼看看这幅画吧。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幅画的几个小片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图片一)1、图文结合,从图一看到了什么内容?
(1)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有...有...(2)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什么是行?行就行业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职业。)(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找出人物多,各行各业的都有)2、图文结合,从图二又看到了什么?师:我们再接着看下一张图片,同学们,街市上有什么?(店铺,作坊,酒楼,茶馆)(出示图片二)(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来说,人物形态各异,内容丰富)(板书:人物形态各异)师:结合课文,画面上还有什么最值得你来赞一赞?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3、想象画中情景,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师:张择端把那么多形态各异的人全搬进画里了,的确了不起。不仅如此,如果你细细观察还能读出一个个八百年前的小故事呢!请同学们,一边看图片,一边读读课文,看看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生:介绍桥北头的情景)师:同学们,桥北头的生活情景也许是瞬间发生的情景,但作者将它搬到了画上。而且画的那么逼真。所以人们赞叹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的传神啊)板书:细节传神(从中可以看出画者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也是他画技高超地体现。这样的理解还不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写作手法的指导,如:其实写作文和画画一样,你抓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4、组内交流: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人物多。画上的人物形态栩栩如生,人物多却很清楚,将一瞬间的情景也搬到画上了。而且画得传神。小结:《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画中瑰宝,不愧为:(生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归纳总结1、欣赏《清河上河图》介绍视频,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师:其实,今天我们深入了解到的只是这窄长画卷中的一段,现在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过时空的隧道,来到宋朝古都汴梁。(播放《清明上河图》介绍)2、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幅的古代绘画作品——《》.五、当堂检测1、将词语补充完整。形态()()来来()()名扬()()栩栩()()各()各()热闹()()2、将合适的量词填入括号内。一()人两()毛驴一()轿子一()酒楼一()船三百六十()3、读读下面的词,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再写几个吗?远近闻名里应外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