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论语》摘要:《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的语言精炼,含义深刻,即使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其中的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文中主要通过对《论语》中“仁”、“礼”等的认识进行论述,力求对经典著作保持一种常读常新的快感。关键词:论语;儒家;仁作者简介:李元英,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美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美学。[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72-02 一、深化对先秦儒家“仁”的认识一说到孔子的思想,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仁和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可是对于孔子“仁”的体系的建构和推阐“仁”的思想的逻辑结构却没有了解。通过学习之后,渐渐地对这两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对《论语》的解读,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使人之能成为人的品质。孔子说的“仁”是敬、信、爱三位一体的体系,“仁”是以“孝”为根源,从“孝”这个根源不断往外扩充,形成由个人到朋友再推至他人的恭敬、忠信、忠恕三位一体的结构。中国的古人著述多是采用描述的方面,要想具体认识孔子所谓“仁”的三位一体的体系,我们需要自仔细去阅读文本中涉及到仁的内容的篇章和条目。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本,这一点在《论语?学而第一》中讲得很清楚: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案:“犯上作乱”上,“上”指家和家族。古代家国同构,形成一个由小宗到大宗再至于祖宗的体系,在一家之内,父母是与自己最亲的人,内心敬爱自己的父母就是孝,对父母尽孝,心中就是有爱,心中有爱才会对朋友、对他人,对国家忠诚,这样就不会有作乱的事情发生。可见孝悌是仁的根本。又: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孔子在论述德与文的关系时,进一步阐述了仁与敬、信、爱的关系,这是《论语》中第一次敬、信、爱、仁同时出现的地方,孔子说:乡党小子在家对父母兄弟讲究孝悌,对人慎言而有信,进而推及到“泛爱众”,然后这样就接近于仁了。只有做到敬、信、爱,才算“亲仁”,这其实就初步构筑起了“敬、信、爱”三位一体的仁的体系,以孝悌为根本,孝悌也就是敬,由内心诚敬才会对人有信,由对父母的孝敬和对人的忠信进而产生出对他人、对朋友对国家的爱。这里是由对父母家庭的爱推至对乡党的爱,也是这一章中,孔子在谈到治理千乘之国的时候,也谈到敬、信、爱对于治国的作用: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