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上》精选目录学而篇第一2为政篇第二5八佾篇第三10里仁篇第四13公冶长篇第五17雍也篇第六18述而篇第七21泰伯篇第八25子罕篇第九28乡党篇第十32先进篇第十一33颜渊篇第十二36子路篇第十三41宪问篇第十四48卫灵公篇第十五51季氏篇第十六56阳货篇第十七61微子篇第十八64子张篇第十九65尧曰篇第二十67-69-
学而篇第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人,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绝对没有。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注释】导:治理。乘(胜):军队基本单位,兵车一辆,兵士100人。【译文】孔子说:“-69-
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处处节约,关心群众,及时抓住发展机遇。”【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注释】贤贤:第一个贤为动词,第二个贤为名词。事:为…做事,事奉。"【译文】子夏说:“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尽力献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注释】固:固执。过:过失。惮(但):害怕。毋(无):不要。【译文】孔子说:“君子不稳重就不会有威严,经常学习就不会固执,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注释】终:去世的父母。远:祖先。【译文】曾子说:“-69-
认真办理丧事、深切怀念先人,社会风气就会归于纯朴。”【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注释】是:这个。邦:诸侯国。抑:还是。其诸:大概。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译文】子禽问子贡:“老师每到一个地方,就能了解到该地的政事,是求来的?还是人家自愿告诉的?”子贡说:“老师凭着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品德得来的。老师的请求,与普通人的请求大概不同吧?”【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译文】孔子说:“父亲在时世时看其志向,父亲死后看其行动,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可算孝了。”【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注释】斯:这。小大:小事大事。节:约束。【译文】有子说:“礼法的运用,以和为贵。这是最美好的传统,适用于一切事情。但仅知道‘和为贵’是不行的,违反礼法而讲‘和’是绝对不行的。”【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注释】复:实现。因:依靠。宗:可靠。【译文】有子说:“-69-
信誉符合道义,才能兑现诺言;恭敬符合礼法,才能远离耻辱;任用可信赖的人,才会取得成功。”【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注释】焉(烟):语气词。也已:语气词。【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注释】诸:之于的合音。磋(错的平声)。【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孔子说:“可以。不如穷得有志气,富得有涵养的人。”子贡说:“修养的完善,如同玉器的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对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说到过去,你就知道未来。”【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注释】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为政篇第二【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注释】为(围):动词。北辰:北极星。-69-
【译文】孔子说:“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如同北极星,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洁’。”【原文】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注释】格:正。【译文】孔子说:“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注释】其:指父母。【译文】孟武伯问孝,孔子说:“关心父母的健康。”【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问孝,孔子说:“现在的孝顺,只是能赡养老人。即使是犬马,都会得到饲养。不敬重,有何区别?”-69-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注释】色:脸色。弟子:晚辈。先生:长辈。馔(卷):吃喝。曾:难道。【译文】子夏问孝,孔子说:“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子女都去做;有酒肉,老人随便吃;这样就是孝吗?”【原文】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译文】孔子说:“我曾整天同颜回谈话,他从不反驳,象笨人。后来观察,发现他理解透彻、发挥自如,他不笨。”【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sōu)哉?【注释】廋(搜):隐藏。【译文】孔子说:“分析其动机,观察其行动,了解其态度;人藏哪去?人藏哪去?”【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原文】子曰:“君子不器。”【注释】器:用具。【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译文】子贡问君子,孔子说:“先将要说的做出来,然后再说。”-69-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注释】周:合群。比(币):勾结。【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释】罔(网):迷惑。【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原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译文】孔子说:“走入异端邪说中,就是祸害。”【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注释】汝(如):你。【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原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缺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缺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注释】禄:官员的工资。缺:放在一边。尤:过错。【译文】子张学做官,孔子说:“多听,不要说没把握的话,即使有把握,说话也要谨慎,就能减少错误;多看,不要做没把握的事,即使有把握,行动也要谨慎,则能减少后悔。说话错少,行动悔少,就能当好官了。”【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69-
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译文】哀公问:“怎样使人心服?”孔子说:“以正压邪,则人心服;以邪压正,则人心不服。”【原文】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译文】季康子问:“怎样使人尊敬、忠诚、勤勉?”孔子说:“举止端庄,能赢得尊敬;敬老爱幼,能赢得忠诚;任用贤良、培养人才,能使人勤勉。”【原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注释】奚:为什么。【译文】有人问孔子:“先生为何不从政?”孔子说:“孝啊,就是孝顺父母、兄弟友爱,以这种品德影响政治,这就是参政,难道只有做官才算从政?”【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注释】"輗(尼),軏(月):都是车上关键部位。"【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原文】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注释】因:沿用。或:有人。【译文】子张问:“-69-
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注释】鬼:祖先。【译文】孔子说:“祭奠别人的先人,是谄媚;遇到符合道义的事不敢做,是懦夫。”八佾篇第三【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释】八佾(义):每佾八人,八佾只有天子才能用。孰:什么。【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原文】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译文】掌握鲁国实权的三个家族在祭祖仪式结束时,唱着天子祭祖时所用的诗歌。孔子说:“歌词中的‘诸侯辅助,天子肃穆’,怎能唱于三家的庙堂?”【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孔子说:“对于不仁的人,礼法有何用?音乐有何用?”【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69-
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译文】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这个问题十分重大!礼仪,与其隆重,不如节俭;丧事,与其奢侈,不如悲戚。”【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译文】孔子说:“偏远小国有君主,不如中原各国没君主。”【原文】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注释】曾:难道。【译文】季氏准备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天哪!难道说泰山会接受他们的无礼朝拜吗?”【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可争的事情。要争的话,就象射箭比赛:赛前互相行礼,赛后互相致敬。这样的竞争,具有君子风度。”【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注释】予:我。【译文】子夏问:“‘笑脸真灿烂啊,美目真妩媚啊,天生丽质打扮得真高雅啊’。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宣纸,然后才能绘画。”子夏问:“先有仁义,后有礼法吗?”孔子说:“子夏,你启发了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诗了!”【原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证之矣。”-69-
【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清楚,杞国不足以证明;商朝的礼,我能说清楚,宋国不足以证明。现在无法证明是由于文献不足,否则,我就能证明了。”【原文】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注释】禘(帝):天子的祭祖典礼。灌:禘中的第一次献酒。【译文】孔子说:“现在天子举行的祭祖礼仪,从一开始我就看不下去了。”【原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译文】祭祖如祖在,祭神如神在。孔子说:“自己不去祭,如同不祭。”【原文】子曰:“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译文】孔子说:“周礼借鉴了夏、商两朝的礼法,真是丰富多彩啊!我赞同周礼。”【原文】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注释】陬(邹):孔子的家乡。【译文】孔子进太庙,每件事都问。有人说:“谁说孔子懂礼呢?进太庙,事事问。”孔子听后,说:“这就是礼。”【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译文】孔子说:“对领导尽礼,人们认为是谄媚。”【原文】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译文】定公问:“上级怎样对待下级?下级怎样对待上级?”孔子答:“上级尊重下级,下级忠于上级。”【原文】-69-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译文】哀公问宰我,制作土地爷用哪种木头。宰我说:“夏朝用松,殷朝用柏,周朝用栗,说:使人胆战心惊。”孔子听后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译文】孔子说:“作为领导,对群众不宽容,对规章不严肃,办丧事不悲哀,我怎能看得下去?”里仁篇第四【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注释】里:同…一起居住。【译文】孔子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不过的事。选住址不顾环境,哪算聪明?”【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注释】约:贫困。【译文】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注释】好(号)。恶(误)。【译文】孔子说:“只有仁者能正确地爱人,正确地恨人。”【原文】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69-
【注释】苟(狗):如果。【译文】孔子说:“一旦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就不会为非作歹。”【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注释】乌乎:怎么。造次:匆忙。【译文】孔子说:“富和贵,人人向往,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享受;贫和贱,人人厌恶,不以正当方法摆脱的,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算君子?君子时刻不会违反仁道,紧急时如此,颠沛时如此。”【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注释】党:集团。【译文】孔子说:“人的过错,各不相同。观察过错,就能了解人的精神境界。”【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注释】朝(召):早上。【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注释】恶:粗,不好。【译文】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耻于粗布淡饭的人,不值得交谈。”【原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69-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怀仁德,小人心怀家乡;君子心怀法制,小人心怀实利。”【原文】子曰:“仿于利而行,多怨。”【注释】仿:依照。【译文】孔子说:“一切按利益行事的人,人人厌恶。”【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地位,要注意做人的立场;不要怕没人了解自己,要想法使自己容易得到理解。”【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走后,其他学生问:“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是忠恕。”【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原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注释】几:婉转。【译文】孔子说:“-69-
父母有错,要好言相劝,听不进时,要尊重他们,要任劳任怨。”【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遊,遊必有方。”【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不要走远,必须远走时,一定要留下准确的地址。”【原文】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译文】孔子说:“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可算孝了。”【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译文】孔子说:“父母年龄,不能不知道。一因长寿而喜,一因年高而惧。”【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注释】躬:自身。逮(代):做到。【译文】孔子说:“古人不轻易说话,是怕自己说到做不到。”【原文】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注释】约:约束。【译文】孔子说:“严于律己,就会少犯错误。”【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注释】讷(ne的去声):说话迟钝。【译文】孔子说:“君子要言谈简洁,要行动敏捷。”【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译文】孔子说:“高尚的人不会孤独,必有志同道合者相聚。”【原文】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注释】数(硕):屡次。斯:就。【译文】子游说:“-69-
在领导面前爱唠叨,就会自取其辱;在朋友面前爱唠叨,就会遭到疏远。”公冶长篇第五【原文】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注释】佞(宁去声):能言善辩。御:抵挡。口给:嘴快话多。【译文】有人说:“仲弓有仁德但没口才。”孔子说:“要口才干什么?善于辩驳的人让人讨厌。我不知道他是否称得上有仁德,要口才干什么?”【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注释】圬(污):抹墙。【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他象朽木一样无法雕琢,象粪墙一样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孔子又说:“以前我看人,他说什么,我信什么;现在我看人,听他说,再看他做。因为宰予,我改了过来。”【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原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译文】孔子评论子产:“-69-
具有君子的四种品德:行为谦逊,尊敬上级,关心群众疾苦,用人符合道义。”【原文】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译文】孔子说:“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注释】敝:损坏。盍(何):何不。伐:夸耀。施:表白。季路:子路。【译文】颜渊、季路侍奉时。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优点、不宣扬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但愿老人能享受安乐,少儿能得到关怀,朋友能够信任我。”雍也篇第六【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注释】箪(单):饭筒。【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颜回真贤德!【原文】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69-
【注释】儒:读书人。【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式的学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学者。”【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注释】彬彬(宾):搭配恰当。史:言词华丽。【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他的品质胜过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品质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品质配合恰当,才是君子。”【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注释】罔(网):欺骗,不正直。【译文】孔子说:“人正直,才能生活幸福;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生活平安,那只是侥幸逃过了灾难而已。”【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译文】孔子说:“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原文】樊迟问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译文】樊迟问智,孔子说:“做事顺应民心,尊重宗教却远离宗教,就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69-
【原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译文】宰我问:“作为一个仁慈的人,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个仁慈的人落井了’,他会跳下去吗?”孔子说:“怎么能这样?君子可以去救人,却不可陷进去;可以受欺骗,却不可以盲目行动。”【原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叛矣夫!”【注释】约:约束。【译文】孔子说:“广泛学习、遵纪守法,就不会误入歧途!”【原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乎!民鲜久矣。”【注释】中庸:恰到好处。鲜(显):很少。【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道德标准,可算至高无上了!人们缺少它很久了。”【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文】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69-
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述而篇第七【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译文】孔子说:“传授知识而不从事创作,相信先人而又爱好古代典籍,我可以自比于商朝时的老彭。”【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注释】识(志):记住。【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没什么问题。”【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注释】徙:迁移。【译文】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原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严重啊!很久没再梦见周公了。”【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译文】孔子说:“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品德、心怀仁慈友爱、陶冶高雅情操。”-69-
【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译文】有戴孝人在旁时,孔子从未吃饱过。【原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译文】当天哭过,孔子一天就不唱歌。【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注释】暴虎:空手斗虎。冯河:徒步过河。【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受重用时,就展露才华;不受重用时,就韬光养晦。只有我和你能做到!”子路说:“您带兵作战时,让谁辅助?”孔子说:“徒手斗猛虎、赤脚过深河,至死不悔的人,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那种小心行事、以智谋取胜的人。”【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译文】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原文】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译文】冉有说:“老师打算辅佐卫国的君主吗?”子贡说:“哦,我去问问。”子贡进去后,问:“伯夷、叔齐那种人?”答:“古代贤人啊。”问:“他们后悔吗?”答:“求仁而得仁,后悔什么?”子贡出来说:“老师不会去。”-69-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注释】肱(工):胳膊。【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也在其中了!缺少仁义的富贵,对我来说,就象天上的浮云。”【原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译文】孔子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五十岁学《周易》,就可以无大错了。”【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等等?”【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原文】子不语:怪、力、乱、神。【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人可作为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原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69-
【原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注释】有恒:持之以恒。无而为有:本来没有却装作有。约:贫穷。乎:于。【译文】孔子说:“圣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也就可以了。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一心向善的人,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拥有、空虚却装作充实、贫穷却装作富裕,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很难一心向善!”【原文】子钓而不纲、弋而不射宿。【注释】纲:网上总绳。弋:用带绳的箭来射鸟。【译文】孔子只钓鱼而不撒网、只射飞鸟而不射睡鸟。【原文】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注释】盖:大概。知之次也:仅次于生而知之者。【译文】孔子说:“有一种人,不了解情况就冒然行事,我不会这样。多听,向先进人物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就是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原文】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注释】互乡:地名。与:赞赏。【译文】有个地方风气不正,那里的人不讲道理,该地的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很疑惑。孔子说:“-69-
肯定他的进步,不等于认可他过去的错误,何必纠着别人的辫子不放呢?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有进步,过去的就不要提了。”【原文】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注释】莫:大约。躬行:身体力行。【译文】孔子说:“在理论知识方面,我还过得去;在品德修养方面,我却做得不够好。”【原文】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注释】固:简陋。【译文】孔子说:“奢侈就会骄狂,节约就会寒酸,与其骄狂,宁可寒酸。”【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原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武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泰伯篇第八【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背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注释】鄙:粗野。背:背理。笾(边)豆:祭祀用具。有司:主管某方面的官吏。【译文】曾子得了重病,孟敬子来探问,曾子说:“-69-
鸟快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君子所重视的问题有三个:表情动人,就可以避免粗暴无理;脸色严肃,就可以得到信任;言谈优雅,就可以避免庸俗荒谬。礼仪方面的事,有人负责。”【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较。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译文】曾子说:“自己才华横溢却向俗人请教,自己知识渊博却向文盲请教;有知识谦虚为没知识,有才能谦虚为没才能,从不计较别人的无理冒犯。从前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做的。”【原文】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注释】尺:一尺23厘米。孤:死去父亲的孩子。【译文】曾子说:“可以托付孤儿,可以托付江山,生死关头,临危不惧的人。是君子吗?当然是君子。”【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注释】已:停止。【译文】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译文】孔子说:“以吟诵诗篇抒发热情、以坚守礼法建功立业、以聆听音乐娱悦身心。”-69-
【原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译文】孔子说:“群众赞同的,就要执行;群众不理解的,就要向群众解释清楚。”【原文】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注释】疾:厌恶。【译文】孔子说:“崇尚勇猛而讨厌贫困的人,是祸害;被人唾弃的没良心的人,是祸害。”【原文】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注释】谷:指奉禄。【译文】孔子说:“学了三年,还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很少有。”【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注释】笃(赌):忠实。【译文】孔子说:“坚守信誉,努力学习,誓死主持正义;不入险地,不住乱世;国家太平则一展才华,社会黑暗则隐姓埋名。治世中,贫贱就是耻辱;乱世中,富贵也是耻辱。”【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注释】及:赶上。【译文】孔子说:“-69-
学习如同赛跑,惟恐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超过。”【原文】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注释】与:参与,夺取。【译文】孔子说:“舜、禹真伟大!他们获得天下依靠的不是暴力。”子罕篇第九【原文】子绝四:毋臆,毋必,毋固,毋我。”【译文】孔子杜绝四种弊病:不主观臆断,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原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注释】太宰:官名。【译文】太宰问子贡:“老师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艺。”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贵族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有的。”【原文】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注释】牢:孔子的弟子。试:被任用。【译文】牢说:“孔子说过:‘我没有被重用,所以学会了许多技艺。’”【原文】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译文】孔子说:“-69-
我知识丰富吗?我无知啊。有个农民问我,他提出的问题,我一无所知,我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才彻底清楚了。”【原文】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译文】孔子说:“凤凰不飞来,黄河不出图,这些象征出圣人的现象都没出现,看来我完了。”【原文】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注释】齐衰(兹摧):丧服。瞽(鼓):盲。【译文】孔子见戴孝的人、穿官服的人、以及盲人,即使是年轻人,也必定站起来;从他们身边过,必定快走。【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注释】卓尔:高大的样子。末:没有。由:途径。【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注释】韫(运):藏。椟(独):大柜子。贾(古):商人。沽(诂):卖出。【译文】子贡说:“假如这有块美玉,是用柜子藏起来呢?还是卖给识货的人呢?”孔子说:“卖出去!卖出去!我等着识货的人。”-69-
【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注释】九夷:东部少数民族地区。或:有人。【译文】孔子想到一个边远地区去住。有人说:“这地方很落后,怎么办?”孔子说:“君子住在那,还有什么落后?”【原文】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在外献身祖国,在家孝顺父母,尽力办好丧事,不酗酒,对我有什么问题?”【原文】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译文】孔子说:“我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的人。”【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注释】篑(愧):筐。平:把。。填平。【译文】孔子说:“譬如堆山,还差一筐,没堆成就停了,功亏一篑是自己造成的;譬如填坑,只倒一筐,继续填下去,坚持不懈是自己决定的。”【原文】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注释】秀:庄稼开花,实,结果。【译文】孔子说:“出了苗而不开花的情况是有的!开了花而不结果的情况也是有的!”【原文】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译文】孔子说:“-69-
年轻人值得敬佩,怎知后代不如今人?四五十岁还默默无闻的人,就没什么前程了。”【原文】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孔子说:“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原文】子曰:“衣敝縕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注释】縕(运):绵。狐貉(和):狐皮貉皮。忮(至):嫉妒。臧:好。【译文】孔子说:“穿着破旧衣服,与穿着狐皮貉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惭愧的人,大概只有子路吧?‘不嫉妒不贪婪,有何不好?’”子路终身记着这话。孔子知道后,又说:“这是应该做到的,怎值得满足?”【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注释】后凋:最后凋谢。【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原文】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害怕。”【原文】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译文】孔子说:“共同学习,不一定能共同进步;共同进步,不一定能共同创业;共同创业,不一定能共同开拓。”【原文】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69-
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注释】唐棣(地):一种花。尔:你。【译文】有一首诗这样说:“唐棣开花,翩翩摇摆,我能不思念吗?只是离得太远了。”孔子说:“不是真的思念,如果真的思念,再远又有什么关系?”乡党篇第十【原文】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注释】恂恂(旬):恭顺。便便(篇上声):口齿伶俐。【译文】孔子在乡亲面前,温和恭顺,象不会说话的人;在宗庙朝廷里,口齿清晰,只是很谨慎。【原文】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注释】侃侃(坎):温和快乐。訚訚(银):言谈正直。踧踖(促急):恭而不安。与与:小心谨慎。【译文】上朝时,同下大夫说话,轻松快乐;同上大夫说话,和颜悦色;在国君面前,恭恭敬敬,仪态安详。【原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注释】脍(快):切细的肉。饐(义):陈旧。餲(爱):变质。馁(内的上声):鱼腐烂。脯(府):熟肉干。-69-
【译文】粮食尽量精,肉类尽量细。变质的东西不吃;变色的东西不吃,变味的东西不吃;烹饪得不好不吃;不是吃饭的时间不吃;切的不好看不吃;调味品不好不吃。肉类虽多,但不要吃过量。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要喝醉。从集市上买来的酒肉不吃;每餐必有姜,但不多吃。【原文】食不语,寝不言。【译文】吃饭时不说话,睡觉时不说话。【原文】席不正,不坐。【译文】坐席没摆正,不坐。【原文】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译文】乡亲们的饮酒仪式结束时,要等老人出去后,才能出去。【原文】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厩烧了。孔子退朝回来,问:“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原文】寝不尸,居不容。【译文】睡觉时不要直挺着象死人,在家闲住时不要象正式场合那样严肃。先进篇第十一【原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译文】孔子说:“平民因学习优秀而获得官职。贵族因世袭了官职而去学习。如果我用人,就用平民。”-69-
【原文】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译文】孔子说:“跟我在陈、蔡受苦的人,都不在身边了。”【原文】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译文】季路问怎样侍奉鬼神,孔子说:“人都不能侍奉好,还谈什么侍奉鬼神?“请问死是怎么回事?“生都不了解,还谈什么了解死?”【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译文】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所以要约束他。”【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69-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稀,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注释】摄(聂):夹。哂(沈):讥笑。端:礼服的名称。章甫:礼帽的名称。相:司仪。铿(坑):象声字。撰(赚):描述。舞雩(鱼):鲁国祈天求雨的地方。【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孔子说:“不要顾及我年长,而不敢讲真话。你们经常说,没人理解你们,如果有人理解并重用你们,你们打算咋办?”子路急忙说:“较大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强敌入侵,内有饥荒肆虐,我来管理,只要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气,个个讲道义。”孔子微笑。“冉求,你怎样?”答:“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可使百姓衣食充足,至于精神文明,要等能人来教化。“公西赤,你怎样?”答:“我不敢说能干好,但愿意学习。祭祀的事,外交的事,我愿穿着礼服,做个助理。“曾点,你怎样?”曾皙弹琴正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说:“我与他们三位不同。”孔子说:“说说有什么关系?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曾点说:“-69-
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夫子感叹说:“我欣赏曾点的情趣。”其他三人走后,曾皙问:“他们三人的话怎样?”孔子说:“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您为何笑仲由呢?“治国要讲礼让,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虚,所以笑他。“冉求谈的是治国吗?“怎么见得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就不是治国呢?“公西赤谈的是治国吗?“祭祀和外交,不是国家大事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当助理,谁能当总理?”颜渊篇第十二【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注释】复:实现。【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建工程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同事中相处融洽,亲属中和睦友爱。”仲弓说:“-69-
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原文】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注释】訒(认):难。【译文】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言谈谨慎。”说:“言谈谨慎,就能叫做仁吗?”孔子说:“做起来很难,言谈能不谨慎吗?”【原文】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译文】司马牛问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问:“不忧不惧,就能叫做君子吗?”孔子说:“问心无愧,何来忧惧?”【原文】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译文】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原文】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注释】谮(怎的去声):诬陷。【译文】子张问明。孔子说:“暗中谣言、恶毒诽谤,传到你这里就行不通了,就算英明了,就算看得远了。”【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69-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原文】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注释】鞟(阔):皮革。【译文】棘子成说:“君子品质好就可以了,何必要有文化?”子贡说:“可惜啊,您这样理解君子,您应为说这话而后悔。文化和品质同样重要。就象虎豹的皮革与犬羊的皮革难以分别一样。”【原文】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注释】盍(何):何不。彻:什一税。二:十分之二税。【译文】哀公问有若:“饥荒年,国库空,怎么办?”有若说:“赋税减半。“现在我还嫌税少,怎么能减半?“百姓富裕了,您还会不富裕?百姓贫穷了,您哪来富裕?”【原文】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69-
【译文】子张问提高品德、明辨是非。孔子说:“以忠信为宗旨,弘扬正义,就可以提高品德。对一个人,爱的时候,就希望他长生不老;恨的时候,就希望他马上去死。既盼他长生,又盼他快死,这就是不辨是非。这样做对自己没好处,只能使人觉得你不正常。”【原文】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译文】齐景公问政。孔子说:“君象君、臣象臣、父象父、子象子。”齐景公说:“说得好极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即使粮食再多,我能吃到吗?”【原文】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译文】孔子说:“仅凭片面之词就可以断案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履行诺言从不拖到第二天。【原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译文】孔子说:“审案,我跟别人一样。我想做的是:使案件消失!”【原文】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译文】子张问政。孔子说:“勤勉为公,忠心报国。”【原文】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叛矣夫!”【译文】孔子说:“广泛学习、遵纪守法,就不会误入歧途!”【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译文】孔子说:“-69-
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原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译文】季康子问政。孔子说:“所谓政治,就是正直。您以正直做表率,谁还敢不正直?”【原文】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译文】季康子苦于盗贼,问孔子怎么办。孔子说:“如果您不贪婪,即使盗窃有赏,也没人去干。”【原文】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译文】子张问:“怎样才能显达呢?”孔子说:“你所说的显达是什么意思?”子张说:“国外有名,国内有名。”孔子说:“这是名,不是达。所谓显达,就是品质正直,崇尚道义,善于察言观色,甘心处于人下。这样就会国外显达,国内显达。表面仁义而内心相反、以仁义自居而不疑的人,也能骗取国内外的名声。”【原文】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毋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注释】舞雩(鱼):祈雨的地方。慝(特):邪恶的念头。【译文】樊迟陪孔子到鲁国的天坛游览。樊迟问:“-69-
请问怎样才能提高品德、改正错误、明辨是非?”孔子说:“问得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就能提高品德吗?进行自我批评,不去批评别人,不就能改正错误吗?忍不住一时之气,忘了自己和亲人的安危,不就是糊涂吗?”【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注释】皋陶(高遥)。【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原文】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译文】子贡问怎么交友。孔子说:“忠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不听则止,不要自取其辱。”【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译文】曾子说:“君子以知识结交朋友,以朋友辅助仁义。”-69-
子路篇第十三【原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译文】子路问政,孔子说:“身先士卒,教人勤奋。”子路请孔子多说一点。孔子说:“不要松懈。”【原文】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译文】仲弓当了季氏的总管,问政。孔子说:“使下属各司其职,宽容小错,提拔贤才。”仲弓问:“怎知谁是贤才而提拔?”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你不知道的,别人会埋没他吗?”【原文】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缺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注释】苟:苟且,马虎。【译文】子路说:“如果卫国的君主等待您去执政,您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孔子说:“一定是纠正名分呀!”子路说:“是这样的吗?你太迂腐了,纠正名分有什么用?”孔子说:“-69-
你太粗野了!君子对于不懂的事情,一般都采取保留意见。名分不正当,说话就不合理;说话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法律就不能深入人心;法律不能深入人心,刑罚就不会公正;刑罚不公正,则百姓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领导做事必须说得通、说话必须行得通。领导说话,绝不随便、马虎。”【原文】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注释】襁(抢):背婴儿的带子。【译文】樊迟请教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请教种蔬菜。说:“我不如菜农。”樊迟出来。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小人!领导重视礼法,则群众不会不敬业;领导重视道义,则群众不会不服从;领导重视信誉,则群众不会不诚实。如果这样的话,则天下百姓都会携儿带女来投奔你,哪用得着你自己种庄稼?”【原文】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译文】孔子说:“读了许多书,让他干工作,却完成不了任务;让他搞公关,却完成不了使命。这样的人,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领导自己身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领导自身不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原文】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译文】孔子说:“鲁卫两国的政事,象兄弟一样。”【原文】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69-
;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译文】孔子评论卫国的公子荆:“善于居家理财,开始有点积蓄时,他说:‘凑合着够了’;稍多时,他说:‘可算钱多了’;富有时,他说:‘可算完美了’。”【原文】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注释】庶(术):多。【译文】孔子去卫国,冉有驾车。孔子说:“人真多啊!”冉有说:“人多了,又该做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富了后,又该做什么?“使他们受教育。”【原文】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注释】期(鸡)月:一周年。【译文】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一年就能初见成效,三年就能大见成效。”【原文】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译文】孔子说:“如果有英明领袖兴起,一定要经过三十年才能实行仁政。”【原文】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译文】孔子说:“自己身正,治理国家还会有什么问题?自身不正,又怎能让群众身正?”【原文】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69-
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注释】几(鸡):差不多。【译文】定公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虽然不可以这样说,但也差不多。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做君难了,不几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吗?”说:“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虽然不可以这样说,但也差不多。有的君主说:‘我的乐趣不在于做君主,而在于没人敢违抗我说的话。’如果他的话正确,那很好;如果他的话不对却没人敢反抗,不几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原文】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译文】叶公问政。孔子说:“使本地人幸福、外地人来移民。”【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原文】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注释】直躬:坦白直率。攘:偷窃。【译文】叶公对孔子说:“我家乡有正直的人,父亲偷羊,儿子告发了他。”孔子说:“-69-
我家乡正直的人不同:父为子隐瞒,子为父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原文】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在家守规矩、工作上一丝不苟,待人忠心耿耿,即使到了愚昧之地,也不可背弃这个做人的准则。”【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注释】硜硜(坑):击石声。筲(哨):饭篮。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行动坚决。【译文】子贡问:“怎样才能算个真正的士呢?”孔子说:“做事时,要有羞耻之心;出国访问时,不辱使命。可算士了。“请问次一等的呢?“同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同乡的人称赞他尊敬师长。“请问再次一等的呢?“说到做到,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当然是小人!但也可以算最次的士了。“现在的领导怎样?“噫,这些鼠目寸光的人,算什么呢?”【原文】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译文】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人无恒心,巫医也当不好。’说得好啊!易经上说:‘不能坚守德操,就会蒙受羞辱。’这句话是说,没恒心的人注定一事无成,求卦也没用。”-69-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处。”【原文】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注释】乡人:同乡的人。【译文】子贡问:“周围的人都喜欢的人,怎样?”孔子说:“不好。“周围的人都讨厌的人,怎样?“不好。不如周围的好人喜欢、周围的坏人讨厌的人。”【原文】子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译文】孔子说:“为君子做事容易,但使他高兴却很难。讨好不当,他是不会高兴的;他用人时,总能量材而用。为小人做事难,但使他高兴很容易。讨好不当,他也高兴;他用人时,总是求全责备。”【原文】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注释】泰:平静坦然。【译文】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原文】子曰:“刚毅木讷,近仁。”【注释】讷:说话简洁。【译文】孔子说:“刚强、坚毅、朴实、话少,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69-
【原文】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注释】即戎(容):上战场。【译文】孔子说:“善人训练百姓七年,也可以让他们当兵打仗了。”【原文】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译文】孔子说:“不训练就让百姓去打仗,就是让他们去送命。”宪问篇第十四【原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注释】宪:人名。【译文】宪问耻。孔子说:“国家太平时,可以当官;社会黑暗时,当官就是耻辱。”问:“好胜、自夸、怨恨、贪婪,这几种毛病都没有的人,可以算仁吗?”孔子说:“可以算难得了,算不算仁我不知道。”【原文】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译文】孔子说:“士如果恋家,就不配作士了。”【原文】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注释】危:正直。逊:谦逊。【译文】孔子说:“治世中,言谈正直,行为正直;乱世中,行为正直,言谈谦逊。”【原文】子曰:“-69-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译文】孔子说:“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言谈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原文】南宫括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注释】羿(义)。奡(奥)。稷(计)【译文】南宫括问:“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都不得好死;禹、稷都亲自种庄稼,却取得了天下?”孔子不回答。南宫括出去后,孔子说:“此人是君子啊,此人崇尚道德。”【原文】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译文】孔子说:“君子中有不仁慈的人,而小人中却没有仁慈的人。”【原文】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译文】孔子说:“爱护他,能不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原文】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无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容易。”【原文】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注释】约:贫困。-69-
【译文】子路问怎样算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加上知礼懂乐的修养,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就不必这样了,见到利益时,考虑道义;见到危险时,奋不顾身;长期贫穷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可以算完人了。”【原文】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注释】怍(作):惭愧。【译文】孔子说:“说话大言不惭,做起来就难了。”【原文】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注释】犯之:犯颜直谏。【译文】子路问怎样对待上级,孔子说:“不要欺骗,可以犯颜直谏。”【原文】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注释】上达:追求高尚。下达:追求庸俗。【译文】孔子说:“君子心怀仁义,小人心怀财利。”【原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译文】孔子说:“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于人。”【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不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原文】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69-
【译文】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到而没做到很可耻。”【原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译文】孔子说:“君子的三种品德我没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说:“老师是在说自己呢。”【原文】子贡谤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译文】子贡诽谤别人,孔子说:“子贡啊,你就那么好吗?我可没这个闲工夫。”【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原文】子曰:“不逆诈,不臆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注释】逆:迎,预先猜测。【译文】孔子说:“不要事先怀疑别人欺诈,不要事先怀疑别人不讲信用,如果能预先觉察到欺诈和撒谎,就是贤人了。”【原文】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译文】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力气,而是它的坚韧不拔的品德。”【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注释】或:有人。【译文】有人问:“以恩德报答怨恨,怎样?”孔子说:“这样怎么报答恩德?应该以正直报答怨恨,以恩德报答恩德。”【原文】子曰:“-69-
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子曰:“作者七人矣。”【注释】贤:优秀。【译文】孔子说:“贤者逃避浑浊的社会,其次逃避动荡的地域,再次避鄙视的目光,最次逃避恶毒的人言。”孔子说:“这样做的有七个人。”卫灵公篇第十五【原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译文】孔子在陈国断粮时,跟随的学生都饿得走不动路。子路埋怨地说:“君子也有穷困潦倒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穷,但穷不失志;小人一旦穷了,就自暴自弃、一蹶不振了。”【原文】子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译文】孔子说:“子贡啊,你以为我是学得多才记得住的吗?“对,难道不是吗?“不是,我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原文】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横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注释】笃(赌):忠实。貊(末)。舆:车。【译文】子张问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孔子说:“-69-
说话要忠信,行为要诚实,即使到了偏远地区,也能事业顺利;否则,即使在繁华都市,能顺利吗?站立的时候,忠信诚实这几个字好象就矗立眼前;坐车的时候,这几个字好象就贴在车窗上。这样到哪都会畅通无阻。”子张将这话写在腰带上。【原文】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译文】孔子说:“史鱼真正直啊!国家政治清明时,他象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也象箭一样直。蘧伯玉真是个君子!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他就藏而不露地隐居起来。”【原文】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孔子说:“遇到可以说的人却不说,就会失去可与说话的人;遇到不可说的人却说了,就是说话冒失。聪明的人既不去可交谈的人,也不言谈冒失。”【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译文】子贡问怎样实现仁,孔子说:“工人要做好工,必先磨好工具。生活在那里,就要追随那里的品德高尚的领导,结交那里的仁义之士。”【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69-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译文】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原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译文】孔子说:“整天和小人聚在一起,说话不讲道义,喜欢耍小聪明,这样的人真难办!”【原文】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孔子说:“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原文】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注释】矜(今):庄重。党:结党营私。【译文】孔子说:“君子举止庄重,与世无争;团结群众,又不结党营私。”【原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孔子说:“君子不会因为某人说话动听而举荐他,不会因为某人品德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善意规劝。”【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原文】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69-
【译文】孔子说:“听从花言巧语就会丧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会搅乱大事情。”【原文】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注释】恶(误)。好(号)。【译文】孔子说:“众人厌恶的,必须仔细观察;众人喜欢的,必须仔细观察。”【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原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孔子说:“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结果没好处,还不如学习。”【原文】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注释】馁(内的第三声)【译文】孔子说:“君子谋求掌握治国之道而不谋求食物。耕田,有时还会挨饿;学道,却能拿奉禄。君子只担心没学好道,不担心贫穷。”【原文】子曰:“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智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智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注释】莅(立):临。-69-
【译文】孔子说:“凭智慧得到权力,但缺少人品,即使得到了,也必然会失去;凭智慧得到权力,人品也好,但不严肃认真地管理,则不受群众尊敬;凭智慧得到权利,人品好,工作态度也好,但所作所为不符合道德规范,那也是不完善的。”【原文】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可做小事,而可接受重大使命;小人不可接受重大使命,而只能做小事。”【原文】子曰:“民之与仁也,甚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译文】孔子说:“人民对仁政的需要,比水火更迫切。水火虽有利于人,人有时却会蹈之而死,我没见过蹈仁而死的。”【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孔子说:“面对仁道,在老师面前也不要谦让。”【原文】子曰:“君子贞而不谅。”【注释】贞:正,大信。谅:小信。【译文】孔子说:“君子顾大节而不计小信。”【原文】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注释】食:报酬。【译文】孔子说:“对待上级要先办好事,然后再谈拿报酬。”【原文】子曰:“有教无类。”【译文】孔子说:“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原文】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孔子说:“-69-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了。”【原文】子曰:“辞达而已矣。”【注释】辞达:表达清楚。【译文】孔子说:“话说清楚就可以了。”季氏篇第十六【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也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注释】颛臾(专鱼)。虎兕(四)【译文】季氏要攻打颛臾,冉有、季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这不是你的错吗?颛臾曾做过先王的东蒙主,而且就在鲁国境内。是鲁国的一部分,为何要打它?”冉有说:“季氏要打的,我二人都不想打。”孔子说:“-69-
冉求,有句老话说:‘在其位就要尽其责,不然就辞职’,危险时不支持,跌倒时不搀扶,要你这个助手何用?而且,你还说错了,虎兕跑出笼子,龟玉毁在盒中,是谁的错?”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又离费城很近,现在不夺过来,将来会成为子孙的后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说自己‘想要’,却要找理由辩解的人。我听说有国有家的人,不怕钱少而怕不平均,不怕贫穷而怕不安定。因为,平均了就没有贫穷,大家和睦就感觉不到人少,安定了就没有危险。这样,如果远方的人不服,就用仁政招徕他们;来了之后,就要安抚他们。现在你二人辅助季氏,远人不服却不能招徕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保全,反而想着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危险不在颛臾,而在自己的内部。”【原文】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译文】孔子说:“天下太平时,实权都在中央。天下混乱时,实权都在地方。实权在省级,最多能传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实权在市级,传了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县级官员为所欲为,经过三代很少有不垮台的。天下太平,则实权不在地方;天下太平,则百姓不会抱怨社会。”【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69-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原文】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逸游、乐宴乐,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爱好有三种,有害的爱好有三种。爱好礼乐、爱好称赞别人的优点,爱好广结善友,有益处;爱好放荡、爱好闲逛、爱好大吃大喝,有害处。”【原文】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译文】孔子说:“陪君子说话要注意三种毛病:没到说的时候就说,叫做急躁;到该说的时候不说,叫做隐瞒;不顾对方的表情就说,叫做睁眼瞎。”【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女色;年壮时,血气正旺盛,要戒争斗;年老时,血气已衰落,要戒贪婪。”【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译文】孔子说:“-69-
君子有三件事要敬畏:敬畏自然规律、敬畏大人物、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自然规律因而也就不敬畏自然,不尊重大人物,戏侮圣人的言论。”【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习后才知道的,是二等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是三等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这就是下等人了。”【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注释】明:看得清为明。聪:听得清为聪。【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事情要考虑:看要考虑是否看清楚了、听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表情要考虑是否谦恭、言谈时要考虑是否忠诚、工作时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时要考虑请教、愤怒时要考虑后患、见到好处时要考虑道义。”【原文】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译文】孔子说:“见到善良,要象赶不上似的;见到不善,要象被水烫了似的。我见到过这样的人,我听到过这样的话。隐居起来寻求自己的志向、维护正义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没见到过这样的人。”【原文】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译文】-69-
齐景公有四千匹马,死的时候,百姓觉得他没什么德行值得称赞;伯夷、叔齐饿在首阳山下,百姓至今称赞他们。【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注释】陈亢(刚)。伯鱼:孔子的儿子。【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学到了密传吗?”伯鱼答:“没有。有一次他一个人站在那,我快步过庭。他问:‘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不学诗,就不能掌握说话的技巧。’我回去学诗。又一次他又一个人站在那,我快步过庭。他问:‘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不学礼,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我回去学礼,就听过这两次。”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得到三方面收获:知道诗的作用,礼的作用,又知道了君子并不偏爱自己的儿子。”阳货篇第十七【原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送给孔一只熟乳猪,想让孔子去他家致谢。孔子乘他不在家时,去拜谢。却在半路上碰到了,他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说。”孔子走过去,他说:-69-
“自己身怀本领却任凭国家混乱,能叫做仁吗?”孔子说:“不能。“想做大事却总是不去把握机遇,能叫做明智吗?“不能。“时光一天天过去,岁月不等人啊。“好吧,我准备做官。”【原文】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是习俗使人有了差别。”【原文】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人聪明和下等人愚蠢是不可改变的。”【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使人。”【译文】子张问仁,孔子说:“能在天下推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了。“哪五种?”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拥护,诚实就会受到重用,勤敏就会获得成功,慈惠就会有本钱使用人。”【原文】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注释】居:坐。【译文】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六种弊病吗?“没有。“-69-
坐下,我对你说。好仁不好学,弊病是愚蠢;好智不好学,弊病是放纵;好信不好学,弊病是害人;好直不好学,弊病是刻薄;好勇不好学,弊病是破坏;好刚不好学,弊病是狂妄。”【原文】子曰:“乡愿,德之贼也。”【注释】愿:老好人。【译文】孔子说:“老好人是败坏道德的人。”【原文】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译文】孔子说:“道听途说就是道德败坏。”【原文】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译文】孔子说:“卑鄙小人可以共事吗?这种人他没得到时,怕得不到;得到后,怕失去。一旦害怕失去,他什么坏事都敢做。”【原文】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无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注释】巧:好。令:善于。色:脸色。【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原文】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想不说话。”子贡说:“您如果不说话,谁教我们呢?”孔子说:“天说过什么?天不说话,照样四季运行,百物生长,天说过什么?”-69-
【原文】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译文】宰我问:“三年守孝期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行礼,礼必坏;三年不奏乐,乐必崩。陈谷吃完,新谷又长,钻木取火的老方法也该改一改了,守孝一年就够了。”孔子说:“三年内吃香饭,穿锦衣,你心安吗?“心安。“你心安你就做吧。君子守孝,吃鱼肉不香,听音乐不乐,住豪宅不安,所以不做,现在你心安,那么你就做吧。”宰我走后,孔子说:“宰我真不仁德,婴儿三岁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三年的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期。难道他没得到过父母三年的怀抱之爱吗?”【原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译文】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以对付。太亲近了,他们就会失礼;太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原文】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译文】孔子说:“四十岁还让人厌恶的人,一辈子都完了。”微子篇第十八【原文】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69-
【译文】纣王无道,微子离他而去,箕子沦为奴隶,比干劝谏惨死。孔子说:“商朝有三个仁人。”【原文】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注释】士师:法官。黜(处):罢免。【译文】柳下惠当司法部长,三次被罢免。有人问:“你不可以离开吗?”他说:“坚持正直辅佐别人,到哪里不是要屡次被罢免?如果用歪门邪道辅佐别人,何必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原文】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译文】齐景公谈到对待孔子的打算时,说:“要我象鲁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孔子,我做不到,我可以用季氏和孟氏之间的待遇对待他。我老了,不能用孔子了。”于是,孔子离开了齐国。【原文】齐人馈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译文】齐国人送来一些歌女,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于是,孔子离开了鲁国。子张篇第十九【原文】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注释】已矣:语气词。【译文】子张说:“-69-
有志者应该见到危险时,奋不顾身;见到利益时,考虑道义;祭祀虔诚,居丧悲哀。这样就可以了。”【原文】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无?”【译文】子张说:“拥有优点不发扬,信仰道义不忠诚,这样的人,有他没他一个样。”【原文】子夏曰:“日知其所无,月毋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子夏说:“每天都学到些新东西,每月都不忘所学会的东西,就算好学了。”【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释】笃(赌):忠实。【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并且不停地朝着目标前进,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原文】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译文】子夏说:“君子有三变:看起来他很严肃,接触后就知道他很温和,听他说话却很严厉。”【原文】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译文】子夏说:“领导树立了威信后,才可以指使群众;没信誉时,群众会以为你在虐待他们。下属取得了领导的信任后,才可以去劝谏领导;没得到信任时,领导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69-
【原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译文】子夏说:“当官当得好时还应该注意学习,学习学得好时就应该去当官。”【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原文】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译文】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文王武王之道,并没失传,还在人间。贤人能了解其中的大道理,不贤的人只能了解其中的小道理。到处都有文武之道。孔子处处都学,哪有固定的老师?”【原文】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庭上对大夫们说:“子贡贤于孔子。”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子贡,子贡说:“拿围墙做比喻吧,我的墙齐肩高,站在墙外,就能看到我家里富丽堂皇;孔子的墙几丈高,如果不从大门进去,就看不见雄伟壮观、多姿多彩的景象。进得去门的人太少了,叔孙先生这么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69-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尧曰篇第二十【原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从政呢?”孔子说:“尊五美,去四恶,就可以从政了。”子张说:“什么是五美?”孔子说:“领导应该给群众实惠而不浪费财政,让群众辛勤工作而无怨很,想经济繁荣而不贪图钱财,平易近人而不骄傲自大,威武严肃而不凶猛可怕。”子张说:“怎样才能给群众实惠而不浪费财政?”孔子说:“-69-
做有益于人民的事,给人民以实惠,不就是给群众实惠而不浪费财政吗?制定利国利民的计划让群众去建设,谁会怨恨?经济繁荣的目标得到实现,还有什么可贪图?君子不管人口多少、不管年龄小大、都尊重他们,不就是平易近人而不骄傲自大吗?君子衣冠整齐,注重仪表,庄重严肃,人人见了都很敬畏,不就是威武严肃而不凶猛可怕?”子张说:“什么是四恶?”孔子说:“不加教育就要逮捕叫做虐待,不看原因只苛求成功叫做暴戾,不看时间只限期完成叫做害人。同样要奖励先进,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原文】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客观规律,就不能做君子;不懂得道德规范,就无法建功立业;不懂得分辨言论,就不能了解人。”-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