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研读论文《论语》研读论文赵宏飞(电气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班,22号)摘要: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好像春天永远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而也很少有长篇人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关键词:治学养生孝道为政仁爱信川论语所记录的孔子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丿力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一一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対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冇必要一读的。首先,孔子讲究孝道,关于孝道,在论语里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屮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耍的位置。所以论语里冇很多处都在讲孝道,什么“父母在,不远游了”、什么“三年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了。”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徳,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Z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具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足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徳,这是父母教育了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这是孔子在论孝道,不过,你发现没有:中国古语说“父慈了孝”,为什么在论语里,只看到关于子孝的讨论,却看不到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为什么孔子只提子孝而不提父慈?我的理解是,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不须要提。尤其屮国的父母,对子女更是爱的深,只是他们很少直白的表达岀来而已。就拿我口己来说吧,记得以前,我的父母对我的生活处处操心,像其他父母一样,这种操心往往太过份了。我反而觉应自由受到了干涉,就像其他大多数的子女一样,其至对父母有一-种反感。不过现在离家远了,才感觉到父母对自己关爱是那么的深。所以我的感觉就是父母対子女的爱儿乎是一种天性,尤其在中国,不怕父母对子女没有爱,只怕爱得太浓。但是中国的父母不象外国人那样直白外露,不到特殊情况下,了女常
常感受不到。所以有时我其至感谢那样的一次病痛,让我能够知道我的父母对我爱得何等Z深。所以论语也没有关于父母Z爱的讲述,实属正常,因为实在没有必要去讲。须要讲的是对孝的提醒,为什么呢?因为“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你看,就拿孔了说父母Z年不对不知,这好像是在说费话,子女怎么会不知道父母的年龄?那你对是试试,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家孩子多大了?他一定会给你一个精确到月份的答案,但是你问问年青的人,他的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你白己看看有儿个能答上来的?父母Z年实际是代表了子女对父母关心多少的问题。检讨一下吧,父母那样的关心我们,而我们对父母的关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吗?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吗?知道他们爱看什么样的节tl吗?知道父母内心中的希望吗?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木,而孝,首先是要去了解、去关心自己的父母。其次,在治学方而,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Z不亦说乎。”同时孔了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对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屮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町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H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冇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彖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刀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人海的渊t専,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Z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儿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止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再就是对钱财的态度,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冇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放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了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对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口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徳,人Z本也,本立而道生。”
时下关于金钱的人讨论,观点不一,但是从命理的角度來说,追求钱财是非常正确的。财是养命Z源,为了生活及生存,我们谁也离不开它,不过君子爱财,取Z有道,应该是每个求财人的正确理念。道即路也,世上的路千千万万,但中国人都知道有两条路可走,即正道与邪道。不错,你选择了正道,努力拼搏,遵纪守法,却事倍功半,不但未发财反而破财,因财耗身,遭受灭顶之灾。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屡屡发生,于是有很多人对君子爱财,取Z有道产生了质疑,从而选择邪道走下去,一步步迈向黑暗的沼泽地……我们都深知,他们的下场是悲惨的。为了生存,怎样才能获取应有的养命Z源呢?那便是顺命而行,在不与命运相反的方向上努力奋斗,这才是明智Z举。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口,也都有IT己与众不同的命运。别人所从事的职业能够发财,你如果也去做很有对能破财;在别人看來会破财的事业你去做很有町能会财源广进。这就是命运,你对命运了解得越少,最终你会摔得越痛。因此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可以理解为,一条正确的适合自己走的路,一条指导自己人生宏观运行轨迹的路。现在的命理学虽不曾为所有的人所看好,但它以顽强的牛命力,从古到今流传下来了,究其原因,便是它可指导你怎样正确的走路。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最后,在人生修养方而,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犬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貝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川的规律。“不患人Z不匕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口,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口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就像水冇三种形态,其实人生也有三种形态。水的状态是由温度来决定的,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的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的温度是零度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也就不过他双脚曲的地方那么大;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一百度的炙热,那么他就会成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來,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