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感受《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与情感。教学难点:学会比较分析“赋”“比”“兴”写作手法在《诗经》中的体现。第一课时一、了解《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原本只称《》,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_______篇,所以又称。《诗经》也是我国________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五经”是指《》《》《》《》《》。2、名词解释:风雅颂与赋比兴3、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孔子:“诗,,,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4
二、基础积累1、注音并解释:氓( ) 愆期( ) 将子无怒( ) 乘彼垝垣( )( ) 载笑载言( ) 体无咎言( ) 自我徂尔( ) 淇水汤汤( ) 无与士耽( ) 以我贿迁( ) 女也不爽( ) 渐车帷裳( )( ) 夙兴夜寐( ) 靡有朝矣( ) 咥其笑矣( ) 及尔偕老( ) 言笑晏晏( ) 亦已焉哉( ) 躬自悼矣( ) 2、通假字:氓之蚩蚩于嗟鸠兮犹可说也隰则有泮3、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今义: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 今义: )(3)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 今义: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 今义: )(5)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 )(2)士贰其行( )5、一词多义4
(1)言:体无咎言:言既遂矣:静言思之:言笑宴宴:载笑载言(2)其:其叶沃若:咥其笑矣:不思其反(3)以:秋以为期以望复关以尔车来(4)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三、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把握诗歌的内容要点(1)读出节奏。古典诗歌节奏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式样。四言语句多为“二二”节拍,而“五言诗”节拍则多变式,或“二一二”或“一二二”不等。(2)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而在本诗中,随着事件发展,各节情感又各不相同。通过诵读,读出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艺术美。四、质疑答疑第二课时(一)诵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二)重点解析:合作探讨研读课文1、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第一、二章) 内容: 感情基调:2、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
3、(第三、四、五章)内容: 感情基调:4、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5、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6、(第六章) 内容: 感情基调:7、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8、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是由什么造成的?:难点突破:1、“赋比兴”的手法在本文中如何体现的?2、本文其他的艺术特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