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4)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4)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情境创设不知大家有否读过这样一首乐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怎样感天动地的痴情的绝唱啊!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痴情的回报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诗经》中的《氓》,看看诗歌中痴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么。 二、问题设置1.检查预习:生简介《诗经》后教师补充。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3.要求学生找出一行诗句,概括本节诗的内容。师生明确:第一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第二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第三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第五节静言思之,躬自悼矣。3
第六节反是不思,亦已焉哉。4.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的内容:例如:第一节许婚第二节迎娶第三节劝诫第四节控诉第五节自省第六节决绝5.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恋爱(第一、二章)——热情、幸福婚变(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决绝(第六章)——清醒、刚烈三、深入探讨1.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学生讨论。明确: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故事从“氓”来向她求婚写起,女子虽然对他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满意,但还是答应了他;接下来写两人的恋爱生活,着重表现了女子对“氓”的痴情;两人很顺利地结婚了;婚后的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劳着家务,“氓”开始时还好,慢慢地,随着生活的好转,他的脾气变得粗暴起来,他的行为荒唐起来,并且没有回头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伤心,不过,对于这种状况她不会无限期地忍受下去的,她想:既然“氓”不念旧情,无情无义,那就算了吧!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讨论。明确:“蚩蚩”,忠厚老实,“尔卜尔蓍,体无咎言”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3.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学生讨论。明确: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婚后姑娘性格是否变化?没有,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最后决裂是表现出了决绝,刚强的性格。4.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学生讨论。明确: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5.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学生讨论。3
明确:决绝分离的态度,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四、疑难探究1.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2.领会《氓》中第三、四章运用了“兴”的手法。 学生讨论。明确: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露了负心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然后学生齐读此部分,加深理解。3.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 学生讨论。明确:答案可以不同。(预设)从诗的内容看,乃是这女子私定终身而又所托非人造成的。最初她向往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以致于无视礼教的束缚,在无良媒的情况下自择终身,在当时已经埋下悲剧,进而男子变心,其命运更加悲惨,又在不合理的夫权制度下,被弃而赴告无门,正是构成这一无辜女子悲剧命运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五、课堂小结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是否还有勇气去爱!当我们就要轻轻合上《氓》的诗章时,我们的内心无法平静。2500年的悲恻动人的歌声还在启迪我们要珍视自己的情感,做一个懂爱善爱的人。六、作业 1.背诵全诗。 2.将本诗改写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