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他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试验。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言文字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对科学的求实精神。学情分析:我班学生大多是农村孩子,他们有机会亲近田野,会常常见到蜜蜂,所以对蜜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农村的孩子因为缺少成人必要的指点,动手做试验的能力不高,因此,弄清楚法布尔和女儿做试验的依据和过程,是教学的关键。设计理念:本课时教学采用以读为主,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感悟到试验的乐趣和从事科学研究应有的求实精神。教学目标: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读书讨论,明确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到的。难点: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二、理清试验过程,理解主要内容1、捉蜜蜂,体会做事严谨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为了试验的成功,作者精心做了哪些准备工作?1)指名回答,汇报后教师出示试验的准备工作:a在自家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b在蜜蜂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c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d带着走了两里多路,把蜜蜂放出来。2)哪个环节比较重要呢?这些环节,能不能去掉其中的某个环节呢?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4)齐读2、放蜜蜂,体会观察仔细作者放飞了二十只蜜蜂,此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呢?他认为蜜蜂能回到家吗?从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来?大家可以用笔画一画。3、等蜜蜂,体会善于思考默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三、深入学习,感悟试验者心情1、事情的结果和作者的推测一样吗?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2、指导朗读:1)小女儿的话;2)法布尔的话。四、齐读结论,交流见解1、出示最后一段,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为什么说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2、什么是无法解释的本能?谁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如果学生不会,教师可适当点拨:婴儿生下来就会吸奶;狗看到骨头就会扑过去;小鸡会自己啄破蛋壳出来……)
3、作者完成了试验,却未能给出明确的、肯定的答案,同学们,你们说这样的试验是不是没有意义了呢?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学生交流汇报。4、质疑:另外的三只蜜蜂哪里去了?五、拓展延伸:补充介绍蜜蜂辨别方向的知识六、总结七、作业1、进一步搜集关于蜜蜂的知识和其他具有不同本领的小动物的资料。2、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板书设计:14蜜蜂捉蜜蜂做事严谨放蜜蜂观察仔细等蜜蜂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