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课《蜜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二、预习学案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三、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1、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四、课堂检测1.巧填词:戴()验()湿()确()袋()检()温()却()2.选选看:(1)听说(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那、哪)里,它总是可以回(道、到)原处。(2)(在、再)回家的路上,我推(测、侧)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五、课后作业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