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翻译并疏通文意,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2.鉴赏诗歌,从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3.感受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及思乡情怀,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从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的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二、阅读感知1.梳理生字词的读音岁亦莫止(mù)靡室靡家(mǐ)玁狁之故(xiǎnyǔn)不遑启居(huáng)载渴载饥(zài)靡使归聘(pìn)王事靡盬(gǔ)戎车既驾(róng)四牡骙骙(kuí)小人所腓(fēi)象弭鱼服(mǐ)猃狁孔棘(jí)雨雪霏霏(yǜ)2.本诗是四言诗,采用“二二”式朗读: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大家根据这样的方法,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思考:本文的主题是什么?(征夫思归)山水田园(闲适隐逸)、咏物言志、边塞征战、思妇闺怨、咏史怀古、赠友送别、羁旅思乡、即景感怀(忧时伤国)、雅趣哲理(谈禅说理)、悼亡游仙。3.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讨论翻译各段落的大意。注意翻译的要诀:信(忠实原文)达(表达准确)雅(流畅文雅)3
各小组派一个代表来翻译,教师指出错误,并给予示范讲解。师小结:本诗描写了出征战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连年征战的战士们久戍思乡的悲苦心情,也赞扬了士卒不怕牺牲、同仇敌忾的爱国之情。三、鉴赏诗歌根据诗歌内容,将这首诗划分成三大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1.第一部分:第1-3章(连年征战,思归心切,怨恨匈奴)从薇菜发芽到长出嫩叶、长到茎叶坚硬,表明了出征时间的逐步延伸,远别家室,忧愁也日益加深。(1)为何想家思归?①“靡室靡家”、“靡使归聘”、“我行不来”。②“我戍未定”、“王事靡盬”。③“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征战不休,有家难归,音讯全无。(2)是谁让戍卒有家不能归,他们怨恨的是谁?①匈奴来犯,不得已而出战。是匈奴的入侵使自己抛家舍业。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2.第二部分:第4-5章(战事紧张,爱国爱家)写战争场面之激烈,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日夜戒备,居无定所之劳;终于取得胜利,为归家做铺垫。(1)本部分对战车、战马和兵器的描写有何作用?侧面描写战争场面,突出装备精良,军容整肃,训练有素,士气大盛。字里行间透露出自豪之其,昂扬之气。军人既恋家也识大局,也有保家卫国的忧患意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2)鉴赏“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运用兴的手法,用棠棣花的繁盛之貌,使人产生联想与想象,引出将帅高大气派的车子,写出了军容之盛,军容之壮。3.第三部分:第六章(战士返乡,悲喜交加)写归途中雨雪饥渴之苦和痛定思痛之情。(1)戍卒有归乡的喜悦么?悲喜交加,心情复杂。动作上:行道迟迟。心理上: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喜从何来?悲从何来?喜从何来:多年来回家的愿望终于实现。3
悲从何来:A.归路漫漫,道途险阻,又饥又渴,眼前行路困难又增加了他的伤感。B.一别经年、生死存亡不可知。“近乡情更怯”的忧虑又袭上心头。C.战争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却挥之不去,成为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小结:戍卒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前路迷茫,物是人非。四、名句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手法。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拂柳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思就蕴含其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却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五、提炼主旨这首诗描写了出征战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抒发了连年征战的战士们久戍思乡的悲苦之情,同时也赞颂了士卒不辞辛苦、不怕牺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六、课后作业背诵《采薇》全诗,并抄写全文及书本上的注解。七、板书设计《采薇》第一部分:思归心切第二部分:战事紧张第三部分:悲喜返乡八、教学反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