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案使用者班级姓名第二单元第7课《涉江采芙蓉》【学习目标】1•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感。2•运用想象和联想能力描摹诗歌画面。3•用考试答题思维赏析作品。【学法指导】诵读法、字句赏析、对比阅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案一一知识链接】文学常识:K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世称“昭明太子”。2>《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3、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蝶《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4、《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从内容上看,作品大约产生于东汉末年。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刘勰在《文心雕龙》赞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蝶在《诗品》中赞它“一字千金”。【自主学习案一一课前自测】
①芙蓉:②兰泽:(wei):④远道:⑤旧乡:⑥漫浩浩:⑦同心:⑧终老:2•古代诗歌常见意象一花以荷花喻o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荷花喻。如“出水芙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以荷花喻。如“并蒂莲”“莲子清如水”3.对比阅读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描写了。“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两句采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莲子”,谐音“”,即“爱你”。“莲子清如水”不仅仅是,而且是涉江采芙邃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j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对比阅读:这两首诗中采莲人的身份是否相同?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合作探究案一一课堂探究】一、以诵读的方式整体感知诗歌(断句:五言诗一般为二三字或者二一二字格式)二.赏析诗歌仁读顺畅,通诗意请你将这首五言诗改为四言句式,如“涉江采芙蓉”改为“渡过江水,采摘荷花”2•找意象.品意境“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用?
查一查孔子“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一一屈原《离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一周敦颐《爱莲说》3•依景情,析手法“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否有变化?用了什么手法?合作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3•依景情,析手法;“对写法3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
4.找诗眼9抓主旨诗眼是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常为动词或形容词。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加以分析。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写一写你所知道的游子怀乡诗句。作业:1•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将《涉江采芙蓉》中自己喜欢的诗句描述成画面。2•迁移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