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
行:古代诗歌体裁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三国志》“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汉末名士许绍《魏书》“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唐太宗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众说纷纭话曹操:名人眼中的曹操
曹操印象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建功立业。写作背景
联想、想象再现场景,整体感知诗歌要求:1.注意生字,加注拼音(注释中的拼音回归课文)。2.搞清意思,大体上能翻译。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ìjīnwèiyōumòduōqìzābǔ整体感知shēngsèyàn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诗人为何而忧?诗眼:忧
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酒→忧忧光阴易逝,功业未就。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红酥手,黄藤酒—无奈,愤恨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举杯消愁愁更愁—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此时孤单的心情酒文化:
酒文化:葡萄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豪放浪漫,激情澎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①用典。②比兴。用“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思——求贤若渴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迎——仰慕贤才
明确: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作者在此吐露的是求贤不得之忧。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明确:①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盼——天下归心
“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全诗可分为四层:第一层(1~8句)诗人慨叹人生短暂,借酒浇愁,忧——功业未就 。第二层(9~16句)通过思慕贤才、礼遇嘉宾的描写,思——求贤若渴。第三层(17~24句)写对贤才的渴盼,想象贤士到来,畅抒情谊,迎——仰慕贤才。第四层(24~32句)写贤才择主和自己希望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抱负的诚心,盼——天下归心。
1、时光易逝,人生苦短2、渴望贤才,礼遇嘉宾3、渴盼人才,忧思难解4、虚心纳士,竭尽诚心诗歌的主要内容:
艺术技巧1、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乌鹊南飞,绕树三匝”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用人要“多多益善”。
2、巧用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风·子衿》,用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的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艺术技巧3、抒情、议论、叙事三者紧密结合,显示了曹操诗歌高昂激越、悲凉苍劲的风格。
讨论: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一、《短歌行》阅读全诗,根据提示用原诗句填空。从这首诗本身来看,它创作于宴飨宾客时。起首“”,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然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的感叹。“譬如朝露”至“?”两句,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会到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课堂检测
随后“”却又回到“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的愁思;“”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的实景,体察人才的心理,表达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结语“,”,何等有气魄!明明如月……不可断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古今异义词,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是“以何”,用什么只
拾取,采取东西向田间小路南北向的小路问候,怀念通假字,通“宴”,宴会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使动用法,使……归满足
[明确]三、本诗运用了很多典故,各有什么用意?试作分析。含典故的诗句用 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达对贤才的渴求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含典故的诗句用 意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用 典解读:1.含义: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2.作用: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
(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连,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我们知道,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指津:确定所用典故——明确典故类型——揣摩用意——从内容和作用两方面组织答案。
研究性探讨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诟骂呢?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与原著保持一致。
在艺术作品中,作者罗贯中着力往刘备脸上贴金,而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主题服务的。就拿情节来看,当庞统(当然也是一个艺术形象)给他献了连环计后,曹操看到他从北方带来的将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这就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也使他误认为踏平江东的确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五之夜,举行盛大的宴乐,无非是想作战前总动员,他的动员致辞就是《短歌行》,当他需要别人吹捧之时,“不识时务”的刘馥居然说正声雅乐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气之下,举槊刺死刘馥,而后,又于次日亲自为刘馥送葬。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告诉世人:一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好大喜功,爱听颂歌,他的壮举只不过是打自己耳光而已;或者说,这样安排情节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说穿了,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
小结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在文学史上,曹操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给后人留下了虽然数量不多质量却上乘的诗篇。他登高必赋,且多悲凉之句,诗作以慷慨悲凉之风骨见长。《短歌行》集中展现出了曹操作为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一直为后人传诵不衰。对曹操而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可以说:曹操堪称人生的斗士。
素材1:爱才的曹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中的这句话可以说是曹操人才观的重要体现。曹操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成大事的人才。唯才是举是曹操的特点,也是当时形势使然。曹操又是善于使用人才的,他尊重人才,不苟求,不求全责
备,这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如水归海。程昱、许褚因某种机遇集合到曹操麾下;郭嘉、荀彧冲着他的雄才大略、能治乱定天下的名声而来;满宠、董昭神往他轰轰烈烈的战绩,崇拜他言必行、战必克的实绩;张辽、张郃虽被曹操俘虏而来,却心悦诚服地佩服曹操的仁德,甘愿为其效力;就连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发檄文骂曹操祖宗的陈琳,曹操也是礼而敬之,任而用之。运用角度: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到“得人才者得天下”“要善于发现人才,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等相关的作文中。
[经典片断]……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了手脚。”
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惇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节选自《三国演义》)
[赏析]杨修把“鸡肋”令解释为“退兵归”,这是他根据战局的特点和“鸡肋”的特点联系起来加以推断而得出的结论。因为战局是“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而“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因此,杨修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出“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的结论。杨修的这个推断道出了曹操传“鸡肋”令的要害,打中了他的痛处,因此,引起了曹操的忌恨而将他处斩。正是在这一点上,显示了杨修的“才识之敏”。杨修的这个推断和解释,尽管有他的根据,但不是必然的结论,正确与否,
还有待事实证明。可是杨修却十分自信,不仅在口头上作了解释和宣传,而且直接采取行动,“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并且还影响到夏侯惇等人也纷纷“收拾行装”,“准备归计”。这就突出了杨修的“恃才放旷”的特点。所谓“恃才”,就是自仗才高,高傲自负;所谓“放旷”,就是言行无忌,放任不羁。这是杨修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招致了曹操的忌恨,也为曹操制造了处斩的借口。
课外探究(1)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作业学了这首诗,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
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作品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评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二)文理分析1.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