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学目标: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拓展延伸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幻灯1)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作品呢?(学生回答《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其三))二、回顾旧知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陶渊明的诗歌吧。学生背诵。(幻灯2-3)《饮71
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归园田居》其 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师: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71
,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有荡涤心灵的享受。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教师一起朗读)。归园田居(其 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师:我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三、作者简介1、学生自己介绍,教师相机补充。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幻灯4)又名:潜字:元亮籍贯:浔阳柴桑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后世称誉:“百世田园之主”71
“千古隐逸之宗”。(幻灯5)教师补充五斗米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师:那么陶渊明为什么弃官归田,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呢?2、教师补充东晋时代背景。(幻灯6)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参考资料: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它萌生于后汉,形成于魏晋。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马氏对他们采取笼络和放纵的政策。司马炎建国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保持着严格界限。政治上,他们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经济上,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无特权的庶族(又称寒门)联婚和同乘共坐。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他们特别注意门第。他们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庶族即使做官以后,依然受到士族的歧视。至于那些不愿巴结士族的庶族地主,便一生沉滞,永无晋升的希望。师:了解了陶渊明的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感受那静谧优美的田园风光,71
领略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吧。先请大家听一遍配乐朗诵,听的时候注意字音和节奏。四、整体感知1、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幻灯7)2、一生朗读。(师生评点,注意字音,提醒学生五言诗的节奏)3、学生再听配乐朗诵,小声跟读。(幻灯7)五、解题,把握思路。师:我们常常说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幻灯8)学生明确:\"归\"字师:也就是说“归”字是文章的题眼。那么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2、提问:请问诗人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请大家仔细看课文,回答我的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讨论后明确:1、从何而归?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追问:还有哪一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2、为何归来?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追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71
明确: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追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特别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3、归向何处?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4、归去如何?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问: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问: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脱离官场后的愉悦和欣喜。71
板书:(幻灯8)六、品味田园风光。1、请大家看这幅画面,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回答)(幻灯9)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幻灯10)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2、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发言。参考点评: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写出田园生活的淳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也写出了景色的幽美。后四句是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3、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幻灯11)清新自然祥和安谧闲适恬淡宁静幽美七、理解情感,整体感悟。师: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附]板书:(幻灯11)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八、陶诗风格探究师: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那么大家觉得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呢?——清新隽永、淳朴自然、恬静淡远、宁静闲适。想听听古今学者对陶诗风格的评价吗?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朱熹:“陶诗语平淡,出于自然。”苏者聪《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认为:“真实新颖,恬静淡远,朴素自然最能体现陶诗的艺术风格”。朱家驰《陶诗的言约旨远与玄学的言不尽意》指出陶诗艺术特色是“言约旨远,意味隽永,常以精粹的文字包蕴无限丰实的内涵”。九、自主探究:1、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你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幻灯12)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师: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怎么看?2、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幻灯1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提供专家的看法:“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幻灯14)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71
。——张铨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幻灯15)教师小结:这些专家的看法仅仅是提供大家参考,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陶渊明面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一定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造福一方吧。十、课外拓展:名句欣赏。(幻灯16)师:陶渊明还写了很多诗歌,其中的一些名句,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学生齐读。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其五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十一、课堂小结。(幻灯17)陶渊明视权位官俸如敝屣,怀着“抱朴守静”,“洁己清操”的想法躬耕田园,以琴书为乐,以菊花为友,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让后人永世传诵。让我们把敬意送给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因为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十二、布置作业:(幻灯18)1、背诵《归园田居》,默写在语文作业纸上。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ww.5YkJ.coM《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71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以俗语引入对作者的介绍):Speakofthedevil,andheappears(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devil”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把“魔鬼”翻译为曹操呢?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曹操。(展示幻灯片)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微观入诗)71
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2.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诗意。三、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品味意境:1.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明确:忧;忧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功业未就。(交代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71
2.梳理诗意,并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确: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师:作者在此感叹什么?明确: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师:仅仅是在悲叹自己的人生短暂吗?明确:言外之意为“贤士们,你们的人生也是短暂的,赶紧把握有限的时光,及早建功立业吧。只要来投靠于我,我一定会帮助你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第二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确:运用典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还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那么是人在此借古人之语,抒发的是自己的何种情怀呢?(补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诗经.子衿》,原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言外之意即“贤士们呀,即使我不去寻访你们,你们怎么就不能主动给我个音讯呢?”)71
明确: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师: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来归了吗?明确:没有。师:那么,作者在此吐露的是什么之忧?明确:求贤不得之忧。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明确: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言外之意即“71
我就是你们所要寻求的明主,不要再犹豫徘徊了,赶紧来投奔于我,我助你们实现你们的人生理想,你们助我实现统一大业”。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师:作者渴望人才,渴望实现统一大业,那么人才来归了吗?统一的愿望得偿了吗?明确:没有。师:那么,由此观之,作者还忧什么?明确:功业未就。3.小结:全诗着眼点:忧(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全诗落脚点:志(一统天下)。四、探究综合,迁移评价:(1).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71
(4).曹操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三个字:可爱的。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中诗人的形象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100-200字的练笔。附教师练笔:曹公,我想对你说也许,鉴于我的身份,我已渐渐淡忘你政治的脸孔。那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丞相,在历史的烟尘中,后人评说的功过不过是东去的流水,泥沙混浊。在每一个细小的历史节点上,你获取过谁的芳心?诛灭了谁的信仰?背弃了谁的誓言?又因此让早已狼烟四起的中国步入了怎样一个更加狼烟四起的时代?抑或有人在你的雄才大略里看见了统一的曙光?71
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一直都在做你自己,做一个有血有肉,直面生命命题的人。你面对浩瀚的光阴,感叹人生的短促;面对光耀的梦想,叹息自己举步的艰难。你刚愎自用,处处疑心;却又对贤明之士求之似渴,竭诚相邀。是你太孤独了吧?早就站在高高的碣石上,从星月的升落里悟出了生命的厚重与苍凉。所以你才会狂妄,你也才会失落。而所有的你,那个最真实的你,凝成用方寸铸就的文辞,传承在一代又一代后人的心中。五、课堂总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但我们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生命能量,在朗朗长空留下我们光辉灿烂痕迹!六、作业:1.与历史人物对话——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则200字左右的小练笔。2.背诵并默写本文。3.积累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积累曹操诗歌中的名句。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Health/gaoyi/99898.htm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3页,第Ⅱ卷(非选择题)4至6页,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彳亍(chù) 忸怩(nì) 隽永(juàn) 箕踞(jù)71
B.揣度(duó) 创伤(chuāng) 琴弦(xián) 长篙(gāo)C.执拗(niù) 沉浸(jìn) 装载(zǎi) 粗糙(cāo)D.愤懑(mèn) 纤细(qiān) 阻遏(è ) 匀称(ch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籍贯 九州 和谐 突如奇来B.干燥 提纲 家俱 天翻地覆C.安详 雾霭 讴歌 绿草如茵D.冷寞 阑珊 倾泻 风云变幻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日前,“青涩的邂逅——成都七中高2013级原创诗歌朗诵大赛”在学校音乐厅举行,各班选手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将精彩的表演带给了大家。B.随着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阶段,各大车企都感受到“冬”的寒意。但是,“冬天”并不可怕,可以等闲视之。C.独立橘子洲头,眼前是广阔壮丽的沧海桑田,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回忆起以前自己在这里战斗的峥嵘岁月。D.“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时下某些选秀节目的金科玉律,以致违背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宗旨,渐渐滑落到娱乐至上的地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蜀绣,以其针法严谨、针脚平齐、色彩明快闻名于世,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B.近日,某中学将“向学生回敬鞠躬问好”写进了修订后的《教师守则》,学校认为,师生见面时互相鞠躬问好会使校园气氛更为和谐。C.川菜历史悠久,在八大菜系中拥有一席之地。我们要不断创新,博采众长,提高饮食文化建设,让整个产业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D.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的运动水平,成都七中召开了围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第三十四届田径运动会。 二、古诗文阅读(28分)(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71
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C、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共: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6、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西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3分)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于事7、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晋“贰于楚”。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二)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按照)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原谅)B、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高)秦王惊,自引而起(站起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突然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 )D、剑坚,故不可立拔(插的紧 )使毕使于前(完成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71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凭借)使工以药淬之(连词,表修饰)B、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回来)秦王方还柱走(通“环”,绕)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表被动)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D、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请求 )丹请先遣秦武阳( 副词,请允许我 )10、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11、翻译下列句子(10分)(1)、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5分)(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5分)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沁园春雪》“,”中化静态为动态描写了北方的雪景。(4)寻梦?撑一支长篙, 。(徐志摩《再别康桥》)(5)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司马迁《荆轲刺秦王》)(7)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司马迁《荆轲刺秦王》)13.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素梅王冕闲花野草斗青红,一着冰霜扫地空。惟有老梅标致别,71
岁寒时节自春风。(1)这首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请联系全诗进行简要分析。(2)诗中描绘“闲花野草”的作用是什么?(4分)三、现代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回家的花朵李雪峰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在春天湿漉漉的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汽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②蒲公英开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当漫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黄绒绒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地睡去了。③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暧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冒芽,有的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绽开了黄绒绒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冰冷的马路沿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两个简陋的竹筐里,或是散乱地挤在一个个肮脏得已看不出颜色的蛇皮袋子里,在村庄女人们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一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④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家,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洗净剁碎了掺杂着做吃食,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命的自然气息。⑥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一百二十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转眼就二十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变成了市井中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掏几角钱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我家的墙壁上,常常挂几束已经风干的蒲公英,或在院子里晾晒一些还带着一层乡间水气的湿漉漉的蒲公英。71
⑦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湿漉漉的泥土,许多的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般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耀眼,在秋天的阳光里簇闪着金色的光泽。⑧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那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成了白絮絮的一朵朵绒球,向晚的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沸扬到阳台上,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⑨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⑩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亮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11灵魂或许是不会流落的,它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不管岁月多么苍凉,不管脚步多么遥远,不管回家的路多么漫长,不管生命多么沉浮,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一声苍老的召唤里……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①段描写了蒲公英的生长环境,说明蒲公英生长环境恶劣,呼吁人们要关爱蒲公英。B.第⑤段“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是指住在城市但还会回乡劳作的人。C.第⑧段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飞扬的样子,生动形象。D.本文借物抒情,表面上写蒲公英,实际是写以作者为代表的离乡漂泊的人,感情真挚。E.本文语言清新优美,流畅自然,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5.文中的蒲公英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16.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5分)(1)某一粒土(2分) (2)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3分)71
17.文章标题是“回家的花朵”,请探究其中的意蕴,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5分) 四、语言运用(9分)18.仿照下面的诗节,另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意境相符,句式一致。(3分)大树 傲雪参天炫出自己无边的苍翠 19.根据语境,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6分)读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读《史记》,我知道了即使忍辱负重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读,我明白了;读,我懂得了。 五、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人都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71
71
答案1.B(A忸怩(nì)C装载zàiD纤xiān细)2.C(A突如其来B家具D冷漠)3.D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和法律条文。(A不合语境。比喻流言蛊惑人心。B固定用法。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C望文生义。形容世事变化很大)4.B(A语序不当。应将“备受”调到“新老顾客”前。C搭配不当。应为“加强建设”D句式杂糅。应为:“围绕……主题”或“以…为主题”)5D6.BA救济C补益D帮助7.C8.B9A10B11略12略13(参考答案:(1)刻画了梅花凌寒绽放,风姿高雅的神采。冰天雪地寒气纵横的时节,争红斗绿的各色花草纷纷冻毙,惟有梅花从容自在,凌寒独放。“惟有老梅标致别,岁寒时节自春风”,诗人既抒发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又借物抒怀,赞美了君子品质。(2)描绘闲花野草,主要是为了对比和衬托梅花的形象及精神风貌。“闲花野草”在寒冬到来之前,也曾“斗青红”,然而“一着冰霜”即“扫地空”,这与梅花的“岁寒时节自春风”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梅花“标致别”的高雅风姿,进而突出梅花的傲岸品质。14.DE(A第①段体现了蒲公英开花早和遍布广的特点;B是指还惦念怀想乡村、即情感还系着乡村的人;C比喻的修辞手法)15.①随处绽放(遍布广)②开花早,花期长③有食用、药用价值④生命力强⑤种子回归乡野(一点一分)16.(1)生育和养育自己的那一片土(故乡)(2)蒲公英是春天最早萌发的植物,它的萌芽昭示着春天的到来,大地上万物开始复苏,新一年的劳作开始了。17.意蕴:①蒲公英无论在哪里,最终都要回到乡野老家。②漂泊游离在外的人,无论离家有多远有多久,终究是要回到故乡的。联系实际:现在许多人为了生计或梦想,离开自己的家乡远赴外地打拼。但人不论在外面漂泊得有多远、有多久,总是眷恋着自己的故土和亲人,正如文中所说的“灵魂是不会流落的,它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因此,漂泊的游子就像文中的蒲公英一样,始终眷恋着自己的故乡和亲人,终究是要回家的。18.江水奔流不息炫出自己澎湃的波涛 山岭71
巍峨起伏炫出自己坚强的体魄 19.略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卡123456789101411(1).(5分)(2).(5分)12(1)。(2)。(3),。(4)。(5)。(6)。(7)。13(1)。(2)。15。16。1771
。18,,,。19,;,。段落在开头: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在文章中间:过渡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启下),引出下文。在结尾: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承接上文欲扬先抑的手法,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联想,象征、暗示、点名或揭示。71
小狗包弟【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2、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教学难点】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比较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人对狗有感情,狗也是通人性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巴金先生的散文《小狗包弟》中,更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板书:小狗包弟,散文,巴金)哪位同学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向大家简要介绍巴金先生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二、走进作者、作品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其目的是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71
“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小狗包弟》完成于1980年1月4日。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本文题目是“小狗包弟”,请你围绕包弟说一说本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Ø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2自然段)──包弟的来历。↓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结局(7~9自然段)──痛别包弟。↓尾声(10~13自然段)──深深忏悔。2、找一找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学生浏览课文。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四、再读课文,把握情感71
1、诵读第3段和第5段,画出描写包弟动作行为的句子,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总结包弟的特性:“这是一条(特性)的小狗,因为它(举例)。”示例:这是一条有情义的小狗,因为它在我们不在家时,天天守在睡房门口,等我们回来,从不厌倦。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Ø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萧珊在三年困难时期,每次出去吃饭都带骨头回去喂包弟。(第4段)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2、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于质朴的叙事中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Ø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五、品读课文,深挖主旨——分析作者“歉意”1、文末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作者为什么要表达歉意:引导:文革后,在别人都把全部责任推到了四人帮身上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过错的巴金向小狗表示歉意,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投影)从作者对小狗包弟的忏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善良、正直的品性,和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后来作者经历了不少的磨难,可仍摆脱不了“71
煎熬”,这又说明了他是有反省、自律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在“文革”时代所缺少的精神,这种精神将随着巴金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当中,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的天性。2、怎样表达歉意诵读第10段,画出作者自责、表示歉意的句子,品读之。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参考内容(多媒体显示)“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3、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投影)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作者以小狗为切入点,表达对人性呼唤。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写小狗遭难反衬那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在文革的风暴中,多夫妻朋友反目,相反小狗却一直与主人不离不弃。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六、课堂总结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71
七、延伸迁移,课堂练笔。如果今天晚上你要向好朋友推荐《小狗包弟》,你会怎样推荐呢?请写上一则推荐语,10-70字之间。示例:情义与怯懦的对比,可爱与残暴的较量,一条小狗展现一个可怕的年代,一颗忏悔的心撑起一个大写的人。小狗包弟,让我们笑着,哭着,心痛着……八、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研读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如“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附:板书设计情节: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2自然段)──包弟的来历。↓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结局(7~9自然段)──痛别包弟。↓尾声(10~13自然段)──深深忏悔。71
情感: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小狗包弟》简案教材地位及作用:《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散文巨著《随想录》,作者从忏悔入笔,写出了作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意味深长。这个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透过字里行间融入的情感和深刻的体悟,可以让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受到美的熏陶,感悟真善美的价值。二.学情分析:当代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以及对文革的陌生,使不易理解作者对良知的拷问,反省意识的体悟。但高一的学生具有一定感性体悟和理性思辨能力,这即是与他们探讨人性美丑的最好基础。三.教学目标及目标叙写:感悟语言,从或生动或平实的语言中走入作品,体悟作者的情感,形成情感的共鸣是语文课的要务,所以我把本课学习目标定位成:方法一:朗读教学法,散读与小组内范读,学生单独范读结合,整体感知文字,梳理作者不断起伏的情感变化脉络。方法二:本环节从品味语言入手,逐步深入,从而引导学生领悟思想内涵。同时,以教师点拨为辅,引导学生了解那个疯狂年代,走入作品。方法三: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拓展延伸讨论中,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用真诚与良知感染读者的为人为文的态度。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71
教学难点: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用真诚与良知感染读者的为人为文的态度。五.课前:1.搜集文革资料,初步了解那个疯狂的年代。2.巴金被称为世纪的良心,请搜集相关资料。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流程:(一)导入(二)整体把握作品1.请学生阅读课文,读时注意作者的感情在语句中的变化,读完后谈谈在不同情境下句子的读法及阅读的感受。2.梳理全文作者不断起伏的情感变化,概括板书。3.虽历经变化,但总体上主要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三)深入研读,品味探讨1.教师引导:“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试问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2.教师提问:“歉意”。造成的原因是什么?3.被逼无奈,那是谁逼的?4.速读文章,看哪些地方表现人性的扭曲?5.请浏览文章后四段,找出表达歉意的文字,齐读并赏析。明确: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6.教师提问:“怀念”,作者怀念什么?71
小结: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人应反省,可时过境迁之后,首先来反思的却是这样一个倍受伤害的毫无过错的老人,他失去了小狗,更失去了最亲爱的妻子,可他却首先反思,所以,《随想录》出版后,他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知”。再读经典文段(四)情感共鸣:1.请学生写下让自己对文字的感悟或引发心灵感悟的语言。2.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归纳:(五)课堂总结。(六)课后作业板书设计:伤感——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意怀念歉意大写的人《小狗包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知“文革”。2、体味作者的忏悔精神和说真话的勇气。教学重难点: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何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教学过程(1课时):一、导入(齐声朗诵)71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之巴金二、作者简介(“鲁郭茅巴老曹”)•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国语专业学校,在校期间接受“五四”新文化的洗礼。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小说《灭亡》的发表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开始使用笔名“巴金”。•20世纪30年代发表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其它代表作:《寒夜》《憩园》等。《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地回忆、深刻地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该书收录了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后创作的150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集,统称《随想录》。其中,《小狗包弟》写于1980年1月4日。•三、请同学们找出“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思考:•1、为何怀念?为何歉疚?71
•包弟可爱、聪明、重情义、通人性(分别找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在我们家待了七年”,是“我”和爱人的精神寄托。文革结束,满园一片狼藉,又勾起“我”对包弟的思念。•在“文革”中,“我”为了一家人的生存,竟然将无辜的包弟丢弃(养狗本来就有“小资”情调,更何况是日本种的、有一位瑞典旧主人的狗)。想到在解剖桌上任人宰割的包弟,“我不能原谅自己”。•2、如何表达怀念和歉疚之情?•(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详)•问:作者先写这个故事,再写自己和包弟的故事,有何用意?•(随堂练习,限时3分钟)••思路章法:引出话题;铺垫•思想内容:说明这种情况在“文革”中数见不鲜;对比,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人不如狗”前者重在写狗的忠诚;后者重在写人的背弃,人心灵的忏悔。(2)情与事紧密相连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怀念、歉疚(3)语言:“天然去雕饰”•叙述平实,过渡自然•“我不靠驾驭文字的本领,因为我没有这样的本领,我靠的是感情。”(巴金《病中集·后记》)71
四、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他的忏悔有何意义?(详)狗犹如此,人何以堪!(套用《世说新语》中的一句:“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一条狗都难逃厄运,都保不住命,更何况是被批斗为“牛鬼蛇神”的活生生的人呢?(以小见大)(插叙关于十年“浩劫”的记忆:刘少奇被打倒,彭德怀被批斗;丁玲被打成右派,赵树理被害死,老舍纵身跳进北京的太平湖……)作为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巴金的忏悔引起人们对于“文革”的思考,是对人性的召唤,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说真话”的风气。有人说,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五、小结•“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但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巴金《探索集·后记》)•推荐阅读:•巴金《怀念萧珊》六、作业完成《名师一号》课后练习,限时30分钟。《小狗包弟》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1、品读文本:把握本文内容,理解本文主旨,了解本文的一些特色; 71
2、走出文本:了解作者的高尚人格,学会自我反省,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你们养过小狗吗?为你的小狗写过文章吗?有一位世纪老人——巴金也养过一条狗,名叫包弟,还为它写过一篇散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小狗包弟》。 1.介绍巴金(投影)。这篇课文选自巴金的《随想录》。 2.随想录(投影)。学生齐读蓝色字。 师:文革十年,十年浩劫,对于我们来说,已相去甚远。下面我们借助几幅文革时期的图片来获得对“文革”一点感性认识。 3.“文革”图片(投影) 师:可见那个时代动乱不堪,给人带来无穷的灾难,许多人倍受摧残。 4.教学目标(投影) 师: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要明确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自由地朗读一遍。 一、预习检查 师:课文,大家预习过了吗?(生:预习了。)下面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概述小狗包弟的故事。(70字左右) 点一生概括。 师适当点评。概述故事要注意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全面,语言力求简洁、通顺。老师也概括了一下。(投影)学生齐读。 71
2.从文中找关键词,概括小狗到我家的经历和我相应的情感变化。 (打开书本) 点一生概括。然后投影经历及情感变化。 师:正文部分作者记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露了作者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大家能否把正文部分再概括成三个层次?(板书) 通过这两个预习题目,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内容。作者写小狗包弟的故事是从哪一段开始的?(生:第二段。)那第一段写了什么?(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与包弟无关,可否删去?(生:不能。是个引子。)(板书)是否仅仅只是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呢?我们暂且带着这个疑问继续深入课文。 二、品读感悟 师:对于一篇文章,在整体感知后,重要的是对其精细部分进行研读,这样才能更深入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现在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你认为精彩或有感触的句子、语段,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悟。 教师示范品读例句。(投影) 学生思考并交流。师适当点评。 师小结: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品读理解语句,实际上也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现在让我们在刚才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探究本文的主旨。 四、合作探究(投影)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温馨提示: 从快乐生活回忆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从对文革现实的描述中揭露了什么? 从对小狗的歉意和内心熬煎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 2、本文在选材立意、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何特色? 71
学生合作探究,发言。 教师引导、归纳、板书主旨 回顾第一段 师:由此可见,第一段除了起到铺垫,引出下文之外,还与下文有对比,深化主题作用。(板书) 小结写作特色:本文故事大不大?(生:不大,小)主题?(生:大)那么本文在选材立意上一个明显的写作特色就是——以小见大(师生一起)。文中处处有对比。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华丽吗?相反,很朴实。(板书)为什么作者不用控诉、声讨的文字?(生思考作答)十年浩劫中,作者历经磨难,不仅失去了包弟,也失去了最亲的人——萧珊。他完全有理由声讨控诉那个时代,可作者却用如同谈话般直白朴实的语言来写这篇文章,没有半句夸张,没有半句假话,说明他说的都是真话,大实话,这也正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五、拓展延伸——扫除心灵的垃圾 师:品文的同时也是品人。我们学习巴老的文章,更重要的是学习巴老严于自责、不怕嘲笑,敢说真话的高尚人格。正如巴老所说(投影)“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来”“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在你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因做错而心存歉疚的事情? •学 习巴金 先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的精神,用朴实的语言写篇自我反思的日记。 最后送同学们一首对联: 学习巴老 狗有情人岂无义 书多读行能少思 71
清流高级职业中学2009~2010学年上学期语文组公开课教案小狗包弟【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2、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教学难点】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比较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人对狗有感情,狗也是通人性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巴金先生的散文《小狗包弟》中,更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板书:小狗包弟,散文,巴金)哪位同学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向大家简要介绍巴金先生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二、走进作者、作品71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其目的是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小狗包弟》完成于1980年1月4日。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本文题目是“小狗包弟”,请你围绕包弟说一说本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Ø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2自然段)──包弟的来历。↓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结局(7~9自然段)──痛别包弟。↓尾声(10~13自然段)──深深忏悔。71
2、找一找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学生浏览课文。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四、再读课文,把握情感1、诵读第3段和第5段,画出描写包弟动作行为的句子,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总结包弟的特性:“这是一条(特性)的小狗,因为它(举例)。”示例:这是一条有情义的小狗,因为它在我们不在家时,天天守在睡房门口,等我们回来,从不厌倦。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Ø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萧珊在三年困难时期,每次出去吃饭都带骨头回去喂包弟。(第4段)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2、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于质朴的叙事中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Ø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71
五、品读课文,深挖主旨——分析作者“歉意”1、文末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作者为什么要表达歉意:引导:文革后,在别人都把全部责任推到了四人帮身上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过错的巴金向小狗表示歉意,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投影)从作者对小狗包弟的忏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善良、正直的品性,和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后来作者经历了不少的磨难,可仍摆脱不了“煎熬”,这又说明了他是有反省、自律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在“文革”时代所缺少的精神,这种精神将随着巴金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当中,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的天性。2、怎样表达歉意诵读第10段,画出作者自责、表示歉意的句子,品读之。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参考内容(多媒体显示)“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3、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投影)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作者以小狗为切入点,表达对人性呼唤。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写小狗遭难反衬那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在文革的风暴中,多夫妻朋友反目,相反小狗却一直与主人不离不弃。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71
六、课堂总结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七、延伸迁移,课堂练笔。如果今天晚上你要向好朋友推荐《小狗包弟》,你会怎样推荐呢?请写上一则推荐语,10-70字之间。示例:情义与怯懦的对比,可爱与残暴的较量,一条小狗展现一个可怕的年代,一颗忏悔的心撑起一个大写的人。小狗包弟,让我们笑着,哭着,心痛着……八、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研读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如“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附:板书设计情节: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开端(2自然段)──包弟的来历。↓71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结局(7~9自然段)──痛别包弟。↓尾声(10~13自然段)──深深忏悔。情感: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小狗包弟》简案教材地位及作用:《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散文巨著《随想录》,作者从忏悔入笔,写出了作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意味深长。这个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透过字里行间融入的情感和深刻的体悟,可以让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受到美的熏陶,感悟真善美的价值。二.学情分析:当代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以及对文革的陌生,使不易理解作者对良知的拷问,反省意识的体悟。但高一的学生具有一定感性体悟和理性思辨能力,这即是与他们探讨人性美丑的最好基础。三.教学目标及目标叙写:感悟语言,从或生动或平实的语言中走入作品,体悟作者的情感,形成情感的共鸣是语文课的要务,所以我把本课学习目标定位成:方法一:朗读教学法,散读与小组内范读,学生单独范读结合,整体感知文字,梳理作者不断起伏的情感变化脉络。71
方法二:本环节从品味语言入手,逐步深入,从而引导学生领悟思想内涵。同时,以教师点拨为辅,引导学生了解那个疯狂年代,走入作品。方法三: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拓展延伸讨论中,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用真诚与良知感染读者的为人为文的态度。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教学难点: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用真诚与良知感染读者的为人为文的态度。五.课前:1.搜集文革资料,初步了解那个疯狂的年代。2.巴金被称为世纪的良心,请搜集相关资料。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流程:(一)导入(二)整体把握作品1.请学生阅读课文,读时注意作者的感情在语句中的变化,读完后谈谈在不同情境下句子的读法及阅读的感受。2.梳理全文作者不断起伏的情感变化,概括板书。3.虽历经变化,但总体上主要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三)深入研读,品味探讨1.教师引导:“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试问本文的文眼是什么?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2.教师提问:“歉意”。造成的原因是什么?3.被逼无奈,那是谁逼的?71
4.速读文章,看哪些地方表现人性的扭曲?5.请浏览文章后四段,找出表达歉意的文字,齐读并赏析。明确: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6.教师提问:“怀念”,作者怀念什么?小结: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人应反省,可时过境迁之后,首先来反思的却是这样一个倍受伤害的毫无过错的老人,他失去了小狗,更失去了最亲爱的妻子,可他却首先反思,所以,《随想录》出版后,他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知”。再读经典文段(四)情感共鸣:1.请学生写下让自己对文字的感悟或引发心灵感悟的语言。2.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归纳:(五)课堂总结。(六)课后作业板书设计:伤感——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意怀念歉意大写的人《小狗包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知“文革”。2、体味作者的忏悔精神和说真话的勇气。71
教学重难点: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何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教学过程(1课时):一、导入(齐声朗诵)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之巴金二、作者简介(“鲁郭茅巴老曹”)•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国语专业学校,在校期间接受“五四”新文化的洗礼。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小说《灭亡》的发表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开始使用笔名“巴金”。•20世纪30年代发表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其它代表作:《寒夜》《憩园》等。《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地回忆、深刻地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71
该书收录了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后创作的150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集,统称《随想录》。其中,《小狗包弟》写于1980年1月4日。•三、请同学们找出“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思考:•1、为何怀念?为何歉疚?•包弟可爱、聪明、重情义、通人性(分别找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在我们家待了七年”,是“我”和爱人的精神寄托。文革结束,满园一片狼藉,又勾起“我”对包弟的思念。•在“文革”中,“我”为了一家人的生存,竟然将无辜的包弟丢弃(养狗本来就有“小资”情调,更何况是日本种的、有一位瑞典旧主人的狗)。想到在解剖桌上任人宰割的包弟,“我不能原谅自己”。•2、如何表达怀念和歉疚之情?•(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详)•问:作者先写这个故事,再写自己和包弟的故事,有何用意?•(随堂练习,限时3分钟)••思路章法:引出话题;铺垫•思想内容:说明这种情况在“文革”中数见不鲜;对比,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人不如狗”前者重在写狗的忠诚;后者重在写人的背弃,人心灵的忏悔。(2)情与事紧密相连71
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怀念、歉疚(3)语言:“天然去雕饰”•叙述平实,过渡自然•“我不靠驾驭文字的本领,因为我没有这样的本领,我靠的是感情。”(巴金《病中集·后记》)四、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他的忏悔有何意义?(详)狗犹如此,人何以堪!(套用《世说新语》中的一句:“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一条狗都难逃厄运,都保不住命,更何况是被批斗为“牛鬼蛇神”的活生生的人呢?(以小见大)(插叙关于十年“浩劫”的记忆:刘少奇被打倒,彭德怀被批斗;丁玲被打成右派,赵树理被害死,老舍纵身跳进北京的太平湖……)作为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巴金的忏悔引起人们对于“文革”的思考,是对人性的召唤,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说真话”的风气。有人说,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五、小结•“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但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巴金《探索集·后记》)•推荐阅读:•巴金《怀念萧珊》六、作业71
完成《名师一号》课后练习,限时30分钟。《小狗包弟》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1、品读文本:把握本文内容,理解本文主旨,了解本文的一些特色; 2、走出文本:了解作者的高尚人格,学会自我反省,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你们养过小狗吗?为你的小狗写过文章吗?有一位世纪老人——巴金也养过一条狗,名叫包弟,还为它写过一篇散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小狗包弟》。 1.介绍巴金(投影)。这篇课文选自巴金的《随想录》。 2.随想录(投影)。学生齐读蓝色字。 师:文革十年,十年浩劫,对于我们来说,已相去甚远。下面我们借助几幅文革时期的图片来获得对“文革”一点感性认识。 3.“文革”图片(投影) 师:可见那个时代动乱不堪,给人带来无穷的灾难,许多人倍受摧残。 4.教学目标(投影) 师: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要明确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自由地朗读一遍。 71
一、预习检查 师:课文,大家预习过了吗?(生:预习了。)下面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概述小狗包弟的故事。(70字左右) 点一生概括。 师适当点评。概述故事要注意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全面,语言力求简洁、通顺。老师也概括了一下。(投影)学生齐读。 2.从文中找关键词,概括小狗到我家的经历和我相应的情感变化。 (打开书本) 点一生概括。然后投影经历及情感变化。 师:正文部分作者记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露了作者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大家能否把正文部分再概括成三个层次?(板书) 通过这两个预习题目,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内容。作者写小狗包弟的故事是从哪一段开始的?(生:第二段。)那第一段写了什么?(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与包弟无关,可否删去?(生:不能。是个引子。)(板书)是否仅仅只是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呢?我们暂且带着这个疑问继续深入课文。 二、品读感悟 师:对于一篇文章,在整体感知后,重要的是对其精细部分进行研读,这样才能更深入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现在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你认为精彩或有感触的句子、语段,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悟。 教师示范品读例句。(投影) 学生思考并交流。师适当点评。 师小结: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品读理解语句,实际上也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现在让我们在刚才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探究本文的主旨。 四、合作探究(投影) 71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温馨提示: 从快乐生活回忆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从对文革现实的描述中揭露了什么? 从对小狗的歉意和内心熬煎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 2、本文在选材立意、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何特色? 学生合作探究,发言。 教师引导、归纳、板书主旨 回顾第一段 师:由此可见,第一段除了起到铺垫,引出下文之外,还与下文有对比,深化主题作用。(板书) 小结写作特色:本文故事大不大?(生:不大,小)主题?(生:大)那么本文在选材立意上一个明显的写作特色就是——以小见大(师生一起)。文中处处有对比。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华丽吗?相反,很朴实。(板书)为什么作者不用控诉、声讨的文字?(生思考作答)十年浩劫中,作者历经磨难,不仅失去了包弟,也失去了最亲的人——萧珊。他完全有理由声讨控诉那个时代,可作者却用如同谈话般直白朴实的语言来写这篇文章,没有半句夸张,没有半句假话,说明他说的都是真话,大实话,这也正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五、拓展延伸——扫除心灵的垃圾 师:品文的同时也是品人。我们学习巴老的文章,更重要的是学习巴老严于自责、不怕嘲笑,敢说真话的高尚人格。正如巴老所说(投影)“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来”“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在你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因做错而心存歉疚的事情? •学 习巴金 先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的精神,用朴实的语言写篇自我反思的日记。 71
最后送同学们一首对联: 学习巴老 狗有情人岂无义 书多读行能少思 该文章转自[初高中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1110/51143.html青年教师帮带计划为了加速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71
增强青年教师的学习意识、教科研意识、合作意识,71
优化学校教师的整体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职能辐射的作用,特制定此计划。71
一、职业道德方面:1、内容:爱国守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71
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71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71
2、措施:认真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与所带青年教师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共同进步。71
二、教育教学方面1、目标:与同事们共同学习新教育教学理论,71
吸收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努力改变语文教学学教学效果现状。71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成绩。271
、内容:(1)、学习理论基础,把握课程标准,改善教学方法。71
(2)、重视课堂教学实效性,,做到课堂无死角,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语文的活动中。71
3、措施:(171
)、将集体业务学习与自学结合起来。(2)、经常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说课。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促进课堂教71
学质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保证经常深入青年教师课堂,互相听课,71
共同提高。(3)、帮助青年教师组织各种音乐学科开展的活动。71
三、科研教改方面:1、积极开展科研教改活动,将问题看做课题,及时记录,及时反思,指导教学,并及时总结,形成教学论文。共同向科研型教师努力。71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研课题研究,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的教研课。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