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ID:870755

大小:9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六单元1.认识“墨、染”等6个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回忆各自的童年趣事,讲给大家听,一起分享快乐。2.播放歌曲《童年》。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习生字、词语。(1)字音。染(rǎn√ yǎn) 碎(suì√ cuì) “浪、爽”是后鼻音,“染、溅”是前鼻音。(2)字义。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①用染料着色;②感染,沾染。组词:染绿、耳濡目染。碎,字本义: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片零块。形近字:翠、醉。(3)字形。指导书写“染”。“染”是上下结构的字,“九”上不加点。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上。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最后两笔伸展支撑整个字。指导“墨、染、碎、爽”在田字格中的书写。(4)理解词语。梳妆:梳洗打扮。清清爽爽:清洁凉爽。3.巩固生字,会读会写词语表中的词语。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2.朗读课文,入情入境地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3.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发言。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的场景,分别是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的场景。 四、学习《溪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预设(1):生: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生:老师,我从诗句“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溪边钓鱼;从诗句“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要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句诗。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呢?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诗,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生:默读、思考。生:老师,我从诗句“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得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生:“染”字用得最好。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生:这样写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这美丽的景色?个别生读。师:多美的想象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你还知道了什么?生:老师,我从诗句“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3.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一定要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4.师范读,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师总结:写景突出了“平静”的特点,为什么一定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一诗体会孩子们钓鱼的专注和钓上鱼后的欢乐。 5.师总结:《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整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前四行描绘的情景是澄清碧绿的小溪,映出依依的垂柳,映出钓鱼的孩子以及钓竿上静静立着的红蜻蜓。最后两行展现的是鱼钓上来后,鱼儿蹦跳和孩子手忙脚乱的情形。-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检查生字、词语。2.说说溪边的场景。这节课,我们来看江上的场景。二、学习《江上》。1.《溪边》写儿童在溪边钓鱼,那么《江上》写的是什么场景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2.出示自学提示。(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江上》写的是什么场景?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3)《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交流:师:《江上》写的是什么场景?生:游泳。生:戏水。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生:都是写儿童的。生:都写了童年的快乐。生: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写了儿童戏水的欢乐情景。师: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泼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是否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戏水的快乐。4.赏析句子。(1)“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一群孩子跳入水中的样子,表现了孩子们玩耍时的活泼、快乐。(2)“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写出孩子们戏耍时的快乐情景。(3)“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小伙伴们在水中戏耍时,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师小结:前四行诗是孩子们戏水的群像,后两行诗是一个孩子的特写,有面有点,画面感十足。 5.师总结:《江上》描摹了一群孩子在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将童年的烂漫和快乐渲染得淋漓尽致,鲜活的画面也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第三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说说《溪边》《江上》描绘的场景。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林中》,看看《林中》描绘的是什么场景。二、学习《林中》。1.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体会句子:“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这两行诗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蘑菇的可爱和美丽。3.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这两个“斗笠”的意思一样吗?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4.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生:都戴着斗笠,都很可爱。师: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 生:儿童的欢乐。师:从哪里能读出来?“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5.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雨后,孩子们戴着斗笠在林中采蘑菇。6.师总结:《林中》描绘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景。三、四两行诗句将小蘑菇顶着菌盖想象成头戴一顶斗笠,五、六两行诗句又将孩子们的斗笠想象成雨后的蘑菇,这四行诗将“小蘑菇”与“斗笠”互为比喻,妙趣横生。无论是雨后的小蘑菇,还是采蘑菇的孩子,都使整个画面充满灵动的美感。三、动笔仿诗,抒发情感。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段,你的童年生活也一定很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欢乐场景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2.续编一首诗歌,体现儿童的欢乐。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拨。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童年的水墨画七彩童年美丽如画欢乐如歌1.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体裁特点,让学生明确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2.让学生练习写儿童诗,学生的积极性挺高的,所写的诗歌也不错。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