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半途而返的游览流芳千古的美文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找照应速读全文,请在第1、2段中找出与第3、4段中的观点相对应的句子,填在《学案》里。
第三段: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第二段:其下平旷……则其至又加少矣。余之力尚足以入。不出,火且尽;火尚足以明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乐也。
第四段: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第一段:今言“华”与“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品内涵诵读第3自然段,说说作者文中的“志”“力”“物”分别指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作者认为三者中谁最重要,在文中找理由。
与作者对话如果你乘上时空穿越机,来到王安石的书房,你将对他说一段话。请把《学案》中的语段写完整,互评推荐交流。
总结写作特色作者是从哪些具体小事,游山细节中感悟到人生哲理呢?“游山洞”和“做学问”进行了怎样的比较?请找出第3、4节中的与前文一一照应的句子。
游山洞做学问前洞夷以近,游者众——后洞险而远,至者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随之出者——游洞之力——物(火把)——仆碑文字导致谬传——“游山洞”与“做学问”趣比学问平易处,浅尝辄止者众学问精深处,获求不易故达成者少博大精深大学问在困难或非议面前止步者求学之力求学之客观条件求学应深思而慎取
课堂小结本文把______和_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___”和“______”的道理。游山治学游山尽吾志深思慎取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归纳主题
拓展探究比较本文与《小石潭记》的写法有什么异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两文的区别《游褒禅山记》在记游方面,惜墨如金,没有重彩浓墨的铺陈,没有细致的入微的描绘,短短记游后,就用酣畅的笔墨大段发表议论。叙议结合,因事见理;《小石潭记》,作者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宋人好议论,即便是游山玩水,仍要考据正谬,阐明做人之道、为学之道。这篇山水游记,典型地反映了宋人尚理性、好议论的特点。宋人的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