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按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3.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难点]1.疏通字词,读懂文章大意 2.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 诵读,研讨质疑,联系实际 [知识链接] (一)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演讲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演讲稿具有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等三个特点。 (二)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现代教育家,字卿鹤,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他以一个曾得意仕途的清季翰林,转变成为真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民主教育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的先驱者。蔡元培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实践家。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语)。 (三)演说背景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当时社会上曾流传“两院一堂”之说,即京城中逛八大胡同妓院者,以参众两院及京师大学堂中之人为最,这实乃北大之耻辱。确实,一些教师满身透着官僚习气,在学术上却无所成就。而不少学生上大学最为混个学历,以便将来谋个官位,根本无心读书做学问。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他曾表示:“觉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 在此后北大每年的开学典礼上,他都反复阐述这一宗旨:“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1918年)“本校的宗旨,就是为求学问而求学问。”(1922年)确实,一所大学的学风不是空洞的,一所大学的传统也不是抽象的,它总要由许多具体的东西来体现。正是这些,缔造了北大的光荣传统,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是蔡元培先生,把一个旧营垒下的北京大学,转变为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大何幸!中国何幸! [学习过程] (一)积累词语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肄(yì)业 弭(mǐ)谤 冶(yě)游 塞(sè)责 贻(yí)误 砥砺(dǐ lì) 鲜(xǐan)不为流俗所染 卓(zhuó)绝 力矫颓(jiǎo tuí)俗 轻侮(wǔ) 庶(shù)于道德无亏 相勖(xù) 訾詈(zǐ lì) 能裨(bì)实用 会晤(wù) 商榷(què)
2,给下面的词语释义 时阅数载(时间过去几年) 长斯校(主管这所学校) 肄业(就学,学习) 指摘(批评指责) 干禄(求取功名利禄) 提携(提拔帮助) 姑不具论(姑且不详细讨论) 弭谤(消除、平息毁谤) 宗旨既乖(违背) 冶游(四处游玩) 塞责(敷衍,应付了事) 当轴(当政者,执政者) 砥砺(磨练) 力矫(纠正)颓俗 庶(希望)于道德无亏 相勖(相互勉励) 訾詈(指责,诋毁,漫骂) 店肆(商店,店铺) 详悉(详细知道,了解) 能裨(补益)实用 旁稽(广泛查考)博采 无虞(担心,忧虑)缺乏 会晤(会面,见面) 商榷(商量,商议)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说说这篇演讲稿在语言上和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 2.从文中看,当时的北京大学主要存在些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蔡校长相应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尽量提取原文语句概括) ①学生不为求学,专为做官发财而来;劝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②学生败德毁行,不能束身自爱;劝学生砥砺德行,束身自爱 ③学生不敬爱师友;劝学生敬爱师友 ④学生学习太依赖老师,不注重一己潜修;改良讲义,只列纲要,迫使学生潜修 ⑤学校图书陈旧,新书太少;筹集款项,添购书籍,多购新书 (三)研究探讨1.蔡元培被誉为北大历史上最成功的校长,是“北大永远的校长”, 通过这篇演讲稿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被北大的学生、老师如此推崇?从文中看主要有哪些原因?(黑板展示) ①真心实意办教育,真正为学校、学生的前途、声誉着想; ②对北大的弊病看得一清二楚,能对症下药; ③有非凡的洞察力、决心和魄力; ④善于做思想工作; ⑤有人格魅力; ⑥务实; ⑦其他。 2.读了这篇演讲稿,对你的学习有何启示? (四)质疑交流 你还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交流? (五)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萍乡中学的校长,你打算采取哪些措施来让萍中变得更好? 活动形式:利用课外时间,以提建议的方式写成书面稿,投入校长信箱。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习方法] 诵读,研讨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 在金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的权利。 他将全部奖金献给了自由运动。因他从事黑人解放运动,所以树敌众多。一次一枚炸弹炸毁了他的房屋。 1968年4月18日——马丁•路德•金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二)演说背景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 于是黑人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伯明翰领导了一场革命。马丁•路德•金被关进了监狱。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即兴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学习过程] (一)积累词语 (二)整体感知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 我有一个梦想——自 由,平 等 政治上:希望有色人种能和白人一样享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有平等的地位和公民权; 文化上: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人们不再以肤色而是以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有和白人一样的受教育权和自由; 经济上:希望有和白人一样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被限制在贫民区,贫困潦倒。 (三)研究探讨 1、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梦想? 因为至今黑人还在忍受精神上的歧视,物质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 2、 集会的目的? 为了要求兑现诺言;为了提醒美国,现实已经非常严峻。 3、 怎样实现梦想?(他提出哪些主张?) 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 斗争的态度:坚决顽强、保持信心。 4.
我们知道,演讲词要感人、要取得读者的认可,除了内容本身有吸引力外,还要有饱含激情,高起的语言艺术,而这篇演讲词就是巧妙运用大量的反复、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演讲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使这次演讲有着排山倒海的气势,使演讲如交响乐一般地在听众中回荡,使听人的情绪要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很强的感染力,那么,请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朗读并分析你认为好在哪里。 (总结出演讲最常用的几种修辞:排比、比喻、反复、呼告) (四)质疑交流 你还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交流? (五)拓展延伸 通过我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们对演讲词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演讲词的特点: 针对性: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 逻辑性:思维要有规律; 思想性: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 可讲性:上口入耳 鼓励性:激发情绪,赢得赞同 现在请大家做个拓展训练: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让我们在作者饱含深情,充满自信,逻辑严谨的语言世界里了解了当时美国黑人的现实生活,感受了作者高远追求和不屈的精神,这是一个政治家对自由平等世界的梦想,那么,作为正在成长的新时代的我们,又有怎样的梦想呢?仿照19—26节的格式,以“我也有一个梦想”为话题,写一段演讲词并即兴演讲。 (可从演讲者基本要求:气质:大方自信;语言:流利而清晰;主题:集中而明确;感情:投入而真诚等方面来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