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1
加入VIP免费下载

8.《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1

ID:872007

大小:2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三年级《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一、内容概述《蜜蜂引路》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共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词。(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培养学生守信用的品质。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2)鼓励学生收集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诚信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诚信是人的基本素质以及诚信的重要性。(2)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2.教学难点:诚信的重要性四、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近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识字;能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通过自主观察,认真书写汉字。但是在词句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五、教学策略启发谈话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诱导法。六、教学资源1.自制的课件、课题组提供的资源。2.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信”(3分钟)1.同学们有没有说过而没有做到呢?(学生自由说)说到做到就叫“信”,说到没做到就叫“失信”(板书)老师告诉你有这样一个人,她说到就一定做到,你想知道是谁吗?(宋庆龄)你对宋庆龄有哪些了解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宋庆龄。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小时候的一个说到做到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自评:用浅显的语言让学生感知“信”,树立“守信”的感念,这样导入新课,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理念: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创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感知“信”(10分钟)1.讨论交流,初知大意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爸   爸                伯伯宋庆龄妈   妈                小珍C、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说,师生再交流。)[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是她想起要在当天教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在家里等,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自评:有目的地朗读,使学生初步感知内容,为下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设计意图:创设对话交流的氛围,沐浴人文关怀。在民主、轻松的谈话氛围中,凸显主题“信”】(三)讨论:进一步深化对“信”的理解。(12分钟)1.宋庆龄想去伯伯家吗?2.她为什么不来?3.爸爸和妈妈是怎么劝说的?4.她是怎么回答的?读了这个故事,5.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6.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设计意图:对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行讨论,直视学生透过对话知事例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这个学习难点。](四)分角色朗读,读出“信”(5分钟)1.1、交代任务:分组分角色朗读,然后小组间比赛。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自评:有目的朗读是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中感悟的重要途径。“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让学生反复地读,多种形式的读,读出人物不同角色的性格。在朗读指导时,引导学生猜测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他们当时的情况,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来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意图:在朗读的氛围中,打开学生的思路,通过自读自悟,使他们丰富对“信”字内涵的理解。】 (五)拓展阅读(10分钟)1.在拓展资料上册第96-112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短文快乐阅读。【设计意图:有目的地朗读,使学生初步感知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