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变法之前的蓄势时期1054年至和元年七月某日,写下《游褒禅山记》,34岁1057年嘉祐二年十月,给仁宗上万言书,37岁1068年熙宁二年,进行变法,49岁1069年熙宁三年,答司马谏议书,50岁
一封读者来信假如你是这本语文教材的主编,有一天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中写到:“《游褒禅山记》不堪教学范文,王安石不善记游,记事过于粗疏单薄而议论延伸过远,铺张过盛,事与理不能相称。”你将如何回复这位读者来信呢?
林纾评《游褒禅山记》时说:“此文足以概荆公之生平。‘志’字是通篇之主……。‘尽吾志’三字,表明公之倔强到底……”。
何为志?志,意也。——《说文》在心为志。——《毛诗序》心之所向,心愿所往
为官从政经历1、王安石做过哪些官职?从这些官职中有何发现?2、王安石的志向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3、志、力、物在变法中如何体现?
河北民王安石河北民,生近二边①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②中,斗粟数钱无兵戎!注:①二边: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②)史称贞观年间,境内大治,连年丰收,一斗米价仅三、四文钱。庆历六年(1046),北方遭受严重早灾,王安石时淮南签判任满,在去京师的路上感受到这一严酷的社会现象,写下了这首诗。
慎县修路者畚筑今三岁,康庄始一修。何言野人意,能助令君忧。肋力非无补,论心岂有求。十年空志食,因汝起予羞。
注释:①畚筑:盛土和捣土的工具,亦借指土建之事②野人:泛指村野之人;农夫。③令君:县令④自庆历二年王安石入仕至皇祐三年,恰好十年。皇祐三年,自江宁赴任舒州,过慎县城,见野人勠力修路,转而反躬自省己之职分,而有自惭之意。
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曰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限时写作反观《游褒禅山记》,如果你是晚年的王安石,回首自己的一生,又生出无限感慨,想要在原文后补写一段,你会如何来写?
千秋岁引·秋景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①,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①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写作作业(二选一)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再找到有关王安石的资料,完成一篇关于“王安石之志”的文章。学完本文后,你一定会对文中所阐述的某一个道理有所感悟,请把它作为论点,结合你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