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4教案苏教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介绍自己了解的海底的一些知识。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三、学生听读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四、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可让学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五、检查自学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2.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3.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4.指名分析字形结构。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
1.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奇异——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意思相近。但“奇异”多用来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应用范围广。蕴藏——与“储藏”的意思相近。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普通——平常的、一般的。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课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很生动。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用“窃窃私语”造句。物产丰富——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每一节分别写了什么?八、作业。1.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生字词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3.指读有关句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1)思——问题。(2)画——重点句。(3)找——重点词语。(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3)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4)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课文介绍了海底的哪些声音,用横线画下来。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声音?2.学习第3自然段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1)思。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3)出示句子:“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让学生讨论:“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是否”是“
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3.学生自读3—5句。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2)什么是“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他们更加可爱、动人。)(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7)教师读句子:“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特)(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黑中有亮、静中有声)4.用上面的学法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1)指名份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海底有哪几类物产?文中分别写了些什么?(2)指名回答,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5.学习第4自然段。(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本段共有五句话。第1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2)“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3)第1句与2至6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先总述后分述)那么,这一节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用方框圈出来,他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画出来。(4)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5)出示填空练习。——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每小时能——,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利用水的反推力——。——自己不动,能——做免费的长途旅行。(6)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海底还有哪些动物,各有什么特点?6.指读5、6自然段。(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有……有……还有……”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最大的、最小的)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还了解哪些海底植物及其特点。(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是很宝贵的矿产资源。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海底还有些什么呢?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七、看图,再激趣、展开想象。
1.出示挂图。2.谈话激趣。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以次深化和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第三课时一、练习造句1.理解词义。2.指读原句,弄清句式及用法。3.师范引路。(1)普通。妈妈是一位普通的教师。(2)学生口头造句练习。(3)物产丰富。原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例句:西沙群岛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4)学生口头造句练习。引导学生用“窃窃私语”造句。二、检查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三、作业:1.评价手册2.补充练习3.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板书设计:海底世界宁静有声音景色奇异动物物产丰富植物矿产
附送: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狼和鹿2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准备、教学光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板书:狼(谈谈你对它的印象。凶残的狼恨之入骨)板书:鹿赞美之词不绝于耳2.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3.小结过渡:对于同一种动物,可能有的喜爱有的讨厌,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不管是鹿还是狼,虽然它们各有自己的品性,但它们都是生命,所以都应该得到尊重。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狼和鹿的身上。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检查读书情况,个别学生分段读。三、检查自学。1.检查词语。本文二类字特别多,要读准。教学过程多音字:泊提倒只着难写字:凯染葱2.读懂每一节写了什么。a鹿在森林中嬉戏,但要提防狼的暗算。b人们恨狼杀狼。c鹿群大量繁殖,森林和鹿群都遭了殃。d人们终于明白了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鹿是毁灭自己和森林的“祸首”。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出示词语,检查朗读,说说主要内容。森林葱绿提防捕杀哀嚎王国消退蔓延灾难降临功臣祸首)二、研读课文(感受森林变化)。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再读一读。
2.指名读:“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师:“生机勃勃”什么意思?由“生机勃勃”你想到了哪些景象?师:读书就要这样,边读便想,把一个个词语读成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情景,感受才会更加真切!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试读,评价,齐读。3.这是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三、深入探究(感受狼与鹿的变化)。(一)狼的变化。1.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读读课文,找到原因。(点拨: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点拨:当地居民是怎样捕杀狼的?放声读读第二小节,看看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2.交流:捕杀数量之多情景残忍。心情如何?重点指导朗读。3.鹿没有了狼和其他天敌的威胁,凯巴伯森林一时间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二)鹿的变化。1.鹿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读第三节,思考:鹿在数量上有哪些变化?(板书:四千十万八千)2.为什么在数量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再放声读一读想一想。3.指名交流,齐读感受鹿的变化。四、对照感悟。1.课文读到这里,想想狼被捕杀前后,凯巴伯森林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师:狼一只跟着一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随之被破坏,活泼可爱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惨淡。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2.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点拨:可恶的狼怎么会成了“功臣”?可爱的鹿怎么倒成了“祸首”了呢?点拨:理解引号的作用--说明狼功臣行为和鹿的祸首行为都不是人们事先的愿望,而是做梦也没想到。点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彼此关系紧密。就像狼、鹿和凯巴伯森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样,它们之间构成了一条条互相依存的链条,人们把它叫做生物链。生物链一旦被破坏,后果就不堪设想,终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3.昔日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凯巴伯大森林闹的如此悲凉,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呢?是狼?是鹿?不,是人类!4.老师从网上的资料中了解到大量捕杀狼这一政策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的。罗斯福当初做出决定,本意是想保护鹿,但事与愿违,结果痛心不已。如果罗斯福还没有下令消灭狼,你是他的总统助理,你会如何劝说?小组练习,指名劝说。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如果罗斯福总统早先听到的话,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的悲剧。正如同学们所说: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板书:保护)5.“保护生态平衡”齐读,再次大声呼吁。请同学们把这六个字永远记在心中!师:尽管人们如此不断地大声疾呼,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总一部分人贪婪一时的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平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两则事例,然后谈谈的感想。五、阅读资料,交流感受(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附阅读资料:宠物兔撒野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洲定居,随身带来了24只野兔,放养在庄园里,供他打猎取乐。后来,宠物兔子陆续逃亡到了野外,100年后,奥斯汀绝对没有想到,这24只野兔的上亿“子孙”给整个澳大利亚带来了无尽的烦恼。野兔发现,这里简直是它们的天堂: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干,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严重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专家计算,这些野兔每年至少造成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澳大利亚人开始想尽办法控制兔子的扩散和繁殖--筑围墙,打猎,捕捉,放毒,引进天敌狐狸等。但是,兔子的繁殖力极为惊人,一对兔子一年可生下成百上千只兔子。因此,至今澳大利亚的兔子仍是祸害。一个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lí),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luǒ)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kuò)大。树木变成了一栋(dònɡ)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páo)哮(xiào)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六、作业设计。1.阅读资料,交流感受(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2.多音字组词。dī()dǎo()pō()提tí()倒dào()泊bó()七、板书设计。“功臣”“祸首”保护生态平衡(天平)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