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学设计林甸四中柴洪波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2、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方法;3、体味饱含深情的语言。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材内容:文章讲述了旧时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表达了海外华人身在异国他乡,心系故土之情。重点:理清课文的线索、结构层次、主旨。难点: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特点:知识层次差异较小,学习能力一般,自觉性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分析、自主创新的能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相应对策: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的主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在此只做引导、点拨、讲评。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1、反复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语言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2、线索引导法:按照求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理清
文章的结构3、自主探究法:可以将文章的主旨、线索、以及悬念的设置理解的更加深刻、透彻。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爱国和思乡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总是通过不同事物、从不同角度表达思乡和爱国之情。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其中一个名篇《枣核》。(二)学习目标1、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2、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方法;3、体味饱含深情的语言。(三)预习检测同桌互批,指名一名同学回答,教师纠正。(四)基础探究1、作者介绍萧乾(1910-1999),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蒙族贫民家庭,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2、读课文,思考问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3)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1)(求)枣核第二部分:(2-4)(得)枣核第三部分:(5-10)(话)枣核第四部分:(11)(议)枣核(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枣核(5)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读7-10小节)“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心理)栽杨柳、养睡莲、堆假山,还想种枣树。(动作)(6)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她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7)赏析句子,结合课文思考下列句中“就”字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A、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表现了旧时同窗急不可耐地想拿到那几颗生枣核的心态。B、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强调了旧时同窗思乡之情浓烈深沉(8)小组讨论
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作者却以“枣核”命题,并且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这叫做什么写作手法?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来表现。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通过几颗小小的枣核来表现。对几颗枣核的盼望与爱惜,表现出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之情。所以本文不是小题大作,而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五)拓展延伸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颍《黄鹤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1)o——贺知章《回乡偶书》(六)达标检测
学生完成固学单(七)总结明学,布置作业1、完成语文“课后习题”1—4题2、完成语文《资源与评价》练习附板书:枣核第TB分:(1)(求)枣核第二部分:(2-4)(得)枣核第三部分:(5-10)(话)枣核第四部分:(11)(议)枣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