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萧乾
特写:报告文学的样式之一,用文学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社会生活中富有典型特征的片断,及时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场景、气氛,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萧乾(1910—1999),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蒙族人,生于北京。1929年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入辅仁大学。1933年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1935年6月毕业。1939年他赴英讲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的反法西斯战场上。1945年,他从莱茵河前线返回伦敦,经加拿大东岸转旧金山,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南德的暮秋》及《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萧乾(参看课文注释①和《新课程导学》P.23)
1979年8月,萧乾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回国后将自己在美的见闻,写成系列特写《美国点滴》。1980年5月分为10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连载,《枣核》便是其中的一篇,写于1980年4月。1999年2月11日,萧乾病逝于北京。
朗读课文: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北京北海公园要求:1、认记生字词2、思考: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同窗:奇怪。风烛残年:同学。鲜艳的红色。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随时会死去。风烛,风中燃烧的蜡烛。qīqiāoyān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坐船游玩。泛,漂浮。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看谁认得准、记得对:故弄玄虚:蹊跷:嫣红:游子:泛舟:美国旧金山唐人街
揣踹湍端喘瑞chuāichuàituānduānchuǎnruìyún匀均钧jūnjūnkǎigài慨概请你辨辨看:
要枣核(设置悬念)(加深悬念)(解开悬念)(揭示主题)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读读、想想、议议:——再三托付——如获至宝——为解乡愁——依恋故土得枣核说枣核议枣核2、全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3、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以小见大以物传情
叙述的线索:是作者在叙述人物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中的贯穿思想和脉络。叙述的线索有多种多样的:有时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有时以空间转换为线索;有时以问题的划分排列为线索;有时以某一具体的“物”为线索;有的以作者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有的线索还不止一条。
1、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两句话含义的具体内容,并说说作者写它们的用意是什么?2、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又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这是为什么?3、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方?(反衬枣核的分量)(思乡情感的寄托)(主旨的表现;文章的线索;设置、推进并揭示了悬念)小组讨论学习:
作业:1、试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一篇作文。2、《新课程导学》P.23—26练习。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