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枣核》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提升整体把握的能力。2.体会文章常语中寓于的深意的写法。3.感受海外华人深切的思乡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体会“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2.感受寓于寻常事中的思乡爱国情怀。教学步骤:一、自主导入1.教师指导学生以《我的中国心》为切点,导入课文。如:《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的,大家知道这是一首表达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著名的歌。一个人即使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也不会磨灭他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枣核》2.或直接从枣核谈起。二、自主探究(一)组内组织互查预习情况。1.组长组织字词预习情况。2.组内简要探讨阅读注意点,并试读。3.选善于朗读的学生范读,做好“读”这一环节。(二)探讨理清课文线索、结构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题,并标出隐含主题的相关语句。2.围绕这一主题作者写了哪些事?又是如何把这些材料贯串起来的?三、自主展示
1.主题:表现了久居海外的华人深切的思乡爱国之情。语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2.事情:访美受托友人迎接车上闲谈参观后花园吐露心扉;以“枣核”贯串材料,明确“枣核”结构上为本文的线索,依此可概括为: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内容上: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四、合作探究1.文章第一段中“蹊跷”一词什么意思,结合全文思考第一段有何作用?2.第四段中“故弄玄虚”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何作用?3.友人在美国“过”得如何?结合课文说明理由,作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4.文章结尾的语句有何作用?5.斟酌下列语句并按要求回答:①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如改为“他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贵重”,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②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如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③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如“劈头”换成“突然”,句意有什么变化?)五、自主展示1.蹊跷:奇怪。作用:设置悬念,为下文的叙事作好伏笔。2.故弄玄虚: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作用:既写出了友人当时的特别表情,也是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3.友人在美国过得舒心惬意,所居之地景色优美,有座大房子,儿女都成家立业,且都很有出息。文中说“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作者这样安排更能衬托出友人深切的思乡之情,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题。4.结尾语句,收束全文,不仅点明的文章的主旨,而且抒发了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之情。5.①“托”是用双手,表现了枣核在友人心中的珍贵;而“放”字就很平常,不足表达如此丰富而重要的情感。②原句中“就”表现这情感来得之快之直接,从而表现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是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少了“就”字,无法表达如此深切而真挚的情感。③“突然”不能表示友人起头就是这么问他,也就无法表达友人的思乡情怀。六、自主拓展1.本文是抒发思乡爱国情感的一篇文章,主题重大,可作者是如何来表达的呢?明确:作者采取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手法,通过寻常小小的枣核,表达了重大的主题,这种方法在日常习作中有重大的作用。2.整理思乡的古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