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导学案姓名………………………………………………………装…………订…………线…………………………………………………………班级学号等第【学习目标】1.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2.了解本文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重点】1、重点:学习文章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认识课文设置悬念的构思特点。2、难点:爱国思乡之情具体化的表达。【学法指导】1.课前充分预习,借助字词典扫清阅读障碍(音、形、义),同时划出重要字词。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运用好双色笔进行批注。3.认真研究“导学案”,积极思考,30分钟之内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进行质疑、补充;小组合作中,发言时根据情境适度调控音亮,表意清晰,指出别人的不足时态度诚恳,语气委婉。【知识链接】1、萧乾,出生于一个汉化了的蒙古族贫民家庭。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枣核》一文选自《美国点滴》。2、悬念:在文学作品中故意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造成并维持读者期待、关切的心情的方法。期待是一种艺术享受。作者一旦把矛盾摆在读者面前,他们就会对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变化产生期待的心理。期待心理是悬念的实质,因此,悬念的设置要尽量早,而其消释则宜尽量晚些。读者明确感到问题的存在,但对后事一无所知或略知一二是悬念设置的条件。1【自学导航】4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抄写并注音。看看除了书下的注释外,还有没有不懂得词语,有疑问的可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交流。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4、质疑,把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在下面。【合作探究】4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读7-10小节)3、品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4、研读课文,思考体会设置悬念的构思特点:课文开头写了同窗向“我”索要枣核,却迟迟不说出它的用途,这就是设置悬念。课文设置了几次悬念,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课后拓展】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句。4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