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核、妻”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折、涨”。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枣核图片。提问:谁能介绍一下什么是枣核?我们今天所说的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枣核,而是一个像枣核一样大小的人——“枣核”。(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吗?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8课《枣核》。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1)字形:枣核 夫妻 爹娘 扶犁 折腾 涨红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罢甘休(2)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折”,前鼻音“困”,后鼻音“牲”。另外,读准多音字:“折”,在这里读“zhē”,还有两个读音,一个读“zhé”,组词为“打折”;一个读“shé”,组词为“
折本”。多音字“涨”在这里读“zhàng”,还有一个读音“zhǎng”,组词为“涨潮”。(3)词语:重点理解“折腾、善罢甘休、大摇大摆”等词语的意思。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一对夫妻生下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取名叫“枣核”。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本领。而且他很聪明,不仅帮助庄稼人夺回牲口,而且大闹了官府大堂,衙役们拿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四、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枣核是一个勤快的孩子。出示相关句子:“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2)枣核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大闹官府大堂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2.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1)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2)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3)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3.枣核是怎样大闹官府大堂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1)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2)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五、深入体验,深入理解。1.你喜欢枣核吗?为什么?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六、梳理内容,复述故事。1.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我们一起来复述一下。(1)回忆复述方法:借助表格、示意图、关键词等来复述。
(2)表格:列举枣核、衙役们和县官的表现。示意图:可以按地点转换画图并添加文字。关键词:表示时间的词,以及写枣核表现的句子。2.学生复述故事。教师指导学生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讲具体,讲出故事的趣味。七、回顾课文,续编故事。1.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能接着往下讲吗?2.学生练习,续编故事。枣核1.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通过品读相关语句来理解人物形象。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2.迁移运用所学过的复述课文的方法,既让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又让他们懂得了如何运用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