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科技成就”中的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下面,我就从教材理解、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板书五个板块进行说课。一、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觉得这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文章蕴含的信息量很大,语句简洁而不乏生动,贴近学生的实际,可读性非常强。课文指出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科技类的文章注重的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得知识,或懂得一定的道理道理。学生在学完上组偏向记叙和抒情类课文之后,对此类新鲜的文章形式充满了好奇心。且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相信他们对本课的学习会抱有浓厚的兴趣。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诸如:会写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地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教学目标。由于这是一篇科普类的说明性文章,因此,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这篇课文我准备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大致是对课文新的生字词的掌握;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体会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了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重点学习课文1、2、4自然段。三、说教学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所以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质疑课题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点燃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读完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后让学生质疑课题,随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渴望获得的知识兴趣,而且逐渐提高质疑的水平。2.朗读感悟法通过有层次、有重点、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课文要说明的一些科技发明对象,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寻知识的兴趣,实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3、搜集资料法课文中讲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座从课内走向课外的桥梁,去搜集更多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只是储备。 四、说教学流程:我将课文分为五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个环节,谈话激趣导入,质疑课题课一开始,我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通过谈话初步感知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自然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质疑课题,随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三个环节,精读感悟,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我先请学生解决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20世纪的呼风唤雨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学生大部分都能找到在第4自然段。于是我请学生自由朗读该段,找出具体有哪些科技的变化。(让学生带着目的朗读课文,能较好地避免出现无意识的读的情况,效果往往也更佳。) 第四环节,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想象“加入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我们身边,看到我们的生活会说些什么”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样可以在本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为学生提供一个小的口语交流机会,把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创设了广阔的舞台。)第五环节、作业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作业是: 1、识记本课生字新词。2、参照课后的“小练笔”,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长辈挺,请他们说说科技发明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各位评委,以上便是我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肯定存在很多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恳请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多多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