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单课单练【课文面面观】千古绝唱《琵琶行》多维描写万世传音乐并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悠远缥缈,难以捕捉。但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却捕捉到了这美妙的艺术。在诗歌中,作者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对音乐的多维描写是其成功的关键。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共写了三次音乐弹奏:一闻琵琶邀相见,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琵琶诉沦落,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琵琶青衫湿,知人重闻声,情相融。其中一、三次是侧面描写,第二次是直接描写。在第二次描写中,作者运用各种手法描写了乐曲的精妙绝伦。首先是比喻的运用。为了表现动人的乐曲,展现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诗人运用了一连串新鲜生动的比喻。“如急雨”——深沉繁密,撼人心魄;“如私语”——轻柔幽细,缠绵悱恻;“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圆润动听;“莺语花底”——宛转流滑,生机盎然;“泉流冰下”——低沉缓慢,悲抑哽咽;“冰泉冷涩”——暂时休止,余韵无穷;“银瓶乍破、刀枪鸣”——乐声骤起,高亢激越;“如裂帛”——强烈干脆,戛然而止。这些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将听觉转为视觉,具体、形象地再现了丰富的音乐情节,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乐曲中激扬幽抑、喜乐哀怨的变化。产生了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其次是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再次是侧面衬托。“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乐曲太美妙了,大家都听得入迷了,以至于演奏结束,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这样写,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第三次描写也值得揣摩。“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属于侧面描写。诗人为何“泪湿青衫”?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这都是音乐的功效,音乐作为媒介,沟通了诗人和琵琶女相似的坎坷经历,产生共鸣自在情理之中。【基础演练】1.下面黑体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幽咽(yè)浔阳(xún) 悯然(mǐn) 琵琶(pípa)B.慢捻(niǎn) 霓裳(ní) 六幺(yāo) 憔悴(qiáocuì)C.枫叶(fēng) 裂帛(bó) 贾人(jiǎ) 呕哑(ōuyā)D.管弦(xuán) 暂歇(zhàn) 钿头(diàn) 嘲哳(zhāozh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5
A.悯然丝帛连篇累牍梦啼妆泪B.转徒画舫幽愁暗恨扣人心弦C.冷涩销毁沦落天崖幽咽泉流D.迁谪红绡春寒料峭翻复无常3.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B.老大嫁作商人妇C.门前冷落鞍马稀D.凄凄不似向前声4.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遂命酒B.商人重利轻别离C.歌以赠之D.梦啼妆泪红阑干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D.我拿他当最好的朋友,而他却利用我对他的信任出卖我公司的商业秘密,真是汤是汤,水是水。6.填空。白居易,字,晚年号。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他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出的文学创作主张是。7.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千呼万唤始出来,。(2),大珠小珠落玉盘。(3),此处无声胜有声。(4)间关莺语花底滑,。(5),相逢何必曾相识。(6)夜深忽梦少年事,。【精段精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平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8.列出前六句中描写作者邀见琵琶女经过的动词,并简要分析运用这些动词的作用。动词:作用:9.诗歌“间关莺语花底滑……铁骑突出刀枪鸣”5
这一部分写的是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旋律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种变化。10.在描写琵琶乐曲时,作者运用了许多比喻,试分析两例。11.试分析结尾两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表达技巧。【拓展训练】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13.试比较下面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采用的抒情手法有何异同。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注:第一首是白居易在赴江州司马上任的途中,因怀念五个月前被贬为通州司马的好友元稹所写。第二首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时所写。【搜索·Com】诗人名句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5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卖炭翁》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长恨歌》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11.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夜筝》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1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14.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15.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春望》16.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南浦别》1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1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19.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舟中读元九诗》20.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诗人典故宋人彭乘《墨客挥犀》记载:“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十六岁的白居易,到长安拿着诗稿求顾况指点,顾况和他打趣:“长安柴米贵,白居谈何容易!”待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立马刮目相看,感慨一声:“这样的才华,白居长安容易啊!”伟人评语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参考答案:1.B(A琵琶:pípá;C贾:gǔ;D弦:xián)2.A(B转徒——转徙;C沦落天崖——沦落天涯;D反复无常——反复无常。)3.C(A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B年纪大了/排行第一的人;D副词,刚才,以前/向着前方。)4.B(B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看重;ACD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翻译为:摆酒席、作歌、流泪。)5.D(汤是汤,水是水:比喻两者不同,不可混为一谈,用在此处不妥,应改为“知人知面不知心”)6.乐天香山居士现实主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7.(1)犹抱琵琶半遮面(2)嘈嘈切切错杂弹(3)别有幽愁暗恨生(4)幽咽泉流冰下难(5)同是天涯沦落人(6)梦啼妆泪红阑干8.动词: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作用: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5
9.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10.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在这里,将大弦发出的“嘈嘈”的声音比作“急雨”,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使之形象化。将大弦和小弦两种旋律交错出现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盘”,视觉和听觉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在这里,将乐曲在“声渐歇”后突然响起的情况比作“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突出表现了乐声在短暂的沉寂后突然迸发的气势。11.这两句属于侧面烘托,突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12.(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分析:(1)根据题目便可知本诗的写作内容。“一挥手”正面写蜀僧弹琴的动作,“万壑松”则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音乐那种震撼人心的效果。“一挥手”的洒脱与“万壑松”的气势对比,写出了蜀僧高超的琴艺。(2)作者陶醉在蜀僧的琴声中,不知不觉碧山已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这两句由景物描写暗示出时间的推移,从侧面写出了琴声的魅力。本诗中对演奏者的动作描写,以及对演奏效果的描写,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第二段相近。13.从思想感情上看,两首诗都表现了伤感苦闷的情绪和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现苦闷的如白诗中的“灯残”“暗坐”等,元诗中的“残灯”“暗风”“寒窗”等。表现仕途坎坷的如白诗中的“天未明”“逆风”等,元诗中的“谪九江”“惊坐起”等。不同之处主要是元诗还表现了对朋友遭贬的极度吃惊,白诗无此意。从抒情手法上看,这两首诗大致相同,都采用了容情于景的写法。如白诗中的逆风句,元诗的一、四句。其次,都采用了借叙述抒情的手法,如“犹暗坐”“惊坐起”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