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什么是人物的特点,人物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的家人想象成一种动物,把家当成一个动物园,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人物特点写人的习作方法。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学会怎样将你熟悉的人写好,并能同时给读者也留下深刻印象。【教学难点】怎样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把人比拟成形象的动物,写好人物的特点。【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图片和家人的照片。
教师:课件,动物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家人了,能不能把他(她)们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呢?今天我们不仅要把他们介绍给大家,还要把他们和动物联系起来,看看他们最像哪种动物,什么地方像。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奇妙的“动物园”里,是不是也特别有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吧!二、明白人物特点、拓宽学生思路1.写出人物的特点是这节课的训练重点。什么是人物的特点呢?特点就是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请说说你熟悉的人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说,
教师注意学生说的是哪方面的特点。2.师:现在你能说说你知道的人还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吗?一个人的特点有不少,大家要选最突出的特点来写。外貌:从整体到部分,从高矮胖瘦到眉眼耳鼻。品质:助人为乐、大公无私、热爱劳动、工作负责等。性格:倔强、温和、爱发脾气、好强、爱说爱笑等。兴趣爱好:爱唱歌、爱集邮、爱踢球、爱种花等。3.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说说它和人的相似之处。(出示动物图片。)三、交流补充,确定目标1.小组交流。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介绍一下你的家人,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先来交流一下。(1)说说一个家人的外貌、性格、特点。(2)如果把他们想象成一种动物,你觉得哪种最适合呢?说说他的故事吧。2.集体交流。
谁愿意来介绍?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及时进行归纳,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说出家人有趣的地方。对于没有说到的方面互相进行补充,说清楚人物的长相、特点。四、读写联系,领悟写法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五、文笔互动,习作实践1.静思默想,学生做好写作前构思。自己的家人有什么地方最像某一种动物?有趣的地方在哪里?先静静地想一想,想好后写下来。2.下笔成文,教师点拨指导。对于极少数在习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单独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并适当降低要求。3.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启发谈话: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好吗?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想象成最恰当的动物,是否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3.与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再次进行修改。二、指导评赏,成就激励1.启发谈话,激发评赏的兴趣。启发谈话: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二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欢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段。2.示例评赏,启发自我评赏。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优秀习作或片段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
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3.创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传阅。三、活动延伸课下,咱们给习作配上画,把写好的作品贴在教室里的展示栏里,争取让更多人来欣赏。【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情意性。首先,教师采用“迂回”的方式巧妙地向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让学生领悟到“我需要描写自己熟悉的人,可亲的人,写出全家的温馨、幸福”。使学生有了宽松的写作心境,变教师“要我写”的外在要求内化为“我要写”的内在需求。其次,教师采用评奖、提供发表条件等多种激励措施,充分地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受到情绪的激励。2.自主性。学生是习作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启发学生乐意写和学会写上。从以上作文教学设计来看,充分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回忆和选择习作素材、自主构思起草、自主领悟写法、自主修改和评赏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上,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的和谐共振。
3.规律性。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小学生习作的认知规律。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从“积累(生活和阅读)—构思—修改—评赏”几个环节的纵向联系来看,既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也符合学生习作由“感悟生活—理解表达—修改完善—评赏提高”这一心理规律。[不足之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能够将自己表达的内容较好地转化为书面语言。尽量杜绝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当然作文教学需要长期的,不断实践的教学活动,只有课外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才能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