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教学设计一、导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之所以能引起很多人追忆逝水年华般的怅惘之情,是因为它反映了我们共同的情感体会。回顾往事,不堪回首的不仅仅有李商隐,今天,我们通过《马嵬(其二)》一起走近另外一个惘然伤怀的灵魂。(板书:马嵬其二)二、读诗原诗(两人读,齐读一遍);划分节奏后的诗(两人读,齐读一遍)。三、解题1.同学们,我们反复强调鉴赏诗歌首先应该看的是什么?【明确】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很多有用的信息。(举例:《秋兴八首其一》、《琵琶行并序》)2.这首诗的题目是《马嵬(其二)》,你从题目中发现了哪些信息?第5页共5页
【明确】(1)马嵬之变:马嵬在唐代是“西出都门百余里”的一个普通驿站,是秦川蜀道上一个平常乡野,可谓名不见经传。由于后来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兵变,致使“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葬身马嵬坡下,马嵬坡由此而驰名中外。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于一高坡小院。墓门口书写对联两幅,一幅是妃子魂消犹痛梨花春带雨,马嵬玉陨幸留古韵冢携香。另一幅为毕沅所题:谷风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李杨事;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2)吟咏历史事件――咏史诗。(3)诗文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有关。四、白居易《长恨歌》写贵妃容颜: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写两人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写赐死贵妃: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对两人的生离死别极为同情,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文本,看看李商隐是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的。五、诗文解读1.读翻译(一人模拟玄宗读前3联,一人模拟义山读尾联)陡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怎么你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2.情感基调(学生读时其他人思考:感情基调?)【明确】讽刺批判。3.既然诗歌的题目是马嵬,那么诗中哪两联描写了马嵬之变?第5页共5页
【明确】颔联和颈联颔联写声音,颈联写时间。小组讨论:颔联写了哪些声音,颈联写了几个时间段?分析其内涵。【明确】详析:(1)禁卫军夜间巡逻用的梆子声,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点?【明确】一个是警戒之声,紧张危急,一个是报晓之声,宁静安详。――昔安今危一个是逃难生活的惶然无措,一个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纵情欢乐。――昔乐今苦两种声音进行对比,将唐玄宗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处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颔联中还有两个词是互相呼应的:空闻和无复。【明确】无复――再也没有,表现玄宗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怀念,渴望重享昔日的欢乐。空闻――虎旅传宵柝的目的本来是保护玄宗和贵妃的安全,但现在这一声声梆子声让玄宗心惊胆战,因为他们要发动兵变啊。(2)此日和当时都指的是时间,此日指的是杨贵妃的死日,当时又怎样呢?第5页共5页
【明确】“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人发誓要生生世世做夫妻,永不分离,而且嘲笑牵牛织女一年才能相见一次。但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怎样?玄宗信守了自己的诺言吗?【明确】没有,杨被赐死。表现手法:对比。没有当时七夕笑牵牛的荒淫无道,哪有六军同驻马的痛心疾首?所以杨贵妃的悲剧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明确】悲剧的承受者恰恰是悲剧的制造者。4.那句话写出了玄宗之悲?(生答)【明确】首联。结合注释一的典故。杨妃死后,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生生世世为夫妻的诺言,这可信吗?徒闻、他生未卜此生休暗示玄宗在痴心妄想。5.对此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感叹?(生答)【明确】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从内容上看:对比手法。贵为天子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能带给莫愁幸福。语气上:反问。问得有力、深刻,讽刺之意愈明。6.倒叙手法的使用。回顾板书,从时间上看,应该是先有马嵬之变,再有玄宗之悲,最后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并不是这样。想想《马嵬》在叙事结构上有何特点?【明确】倒叙。作用:使诗歌在尺幅之间,一波三折。突出因果。第5页共5页
7.小结李商隐用对比、倒叙、反问等多种手法,通过深刻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他们对杨李爱情悲剧的看法: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最终害人害己,还将盛唐引向衰败。8.咏史诗(分析作者写作意图)《马嵬(其二)》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咏史所为何事?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常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马嵬》应该是一个代表。李商隐途经马嵬驿,联想到了马嵬之变,联想到了当年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情形,对这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9.结合本诗内容,模拟玄宗口吻进行改写,不限体裁与表达方式。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