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2、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2、学习本诗叙事、表现等手法3、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教学重难点】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2、诗歌蕴涵的寓意教学过程:一、本诗从内容上来看,是一首什么时?(介绍诗歌类别)二、咏史怀古诗1、涵义解说2、鉴赏方法三、根据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解读本诗1、要弄清史实2、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1)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及表现手法解读诗句,教师点评以下参考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问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问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
-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问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对比3、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问1:玄宗派人招魂,术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术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4、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2)回顾对比手法的特点、作用、鉴赏方法及答题步骤。(3)诗歌内容把握:首联:再续前缘,无异于痴心妄想颔联:今日逃难,昔日狂欢颈联:既有今日,何必当初?尾联:冷峻的责问深刻的讽刺(4)创作意图: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5)话题:轻与重、玩物丧志、防患于未然、责任3、推敲作者对古人事的态度,领悟感情?或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或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或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或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等?本诗对唐明皇召魂之举进行了讽刺,对唐迷恋女色,荒废朝政作了批评。并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4、分析技巧此类诗词的常用技法有用典、委婉、以景衬情、叙议结合、对比、烘托、以事起兴等。四:章法结构特点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五、介绍清袁枚《马嵬》体会思想感情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六、作业:诗两首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