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教学课件
唐玄宗到了晚年,不理朝政,整日沉迷声色,756年6月安禄山的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兄妹等仓皇奔蜀。行至马嵬(今陕西平西),随行将士兵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以平军愤。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术士为其招魂。术士声称在海外仙山见到了杨贵妃,托术士带回了金钗等信物,并还守着“世世为夫妻”的誓约。导入解题
诗歌鉴赏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
请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马嵬宵柝晓筹(wéi)(xiāo)(tuò)(chóu)读
请用流畅的语言解释本诗。你读懂了吗?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再续前缘,无异于痴心妄想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暗含讽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尾联: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冷峻的责问,深刻的讽刺。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首联:以否定没有根据的传闻委婉告诉我们:贵妃已死,二人夫妇缘分已经断绝。颔联:以玄宗听到声音的不同、生活环境的改变告诉我们:玄宗正在逃难路上。颈联:以“六军一同驻马不再前进”委婉告诉我们:军队发生了哗变。尾联:以“四纪天子不及普通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委婉告诉我们:唐明皇已经与杨贵妃永远分离。整首诗歌的主要意思。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议哪几句诗写了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军营内的声音,后者为宫内声音。颔联“虎旅传宵柝”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在“虎旅传宵柝”前加上“空闻”和在“鸡人报晓筹”前加上“不复”,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只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玄宗不在宫内,而在军营。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反衬,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作用?颈联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什么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反衬,突出玄宗昔安今危,昔乐今苦对比。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
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就章法上来说,这是对前六句的总结。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莫愁。就艺术构思说,这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这两方面,各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值得问一个“为什么”。诗人又把这两者联系起来,发出了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呢?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讥讽之意寓于其中。尾联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艺术效果?
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每联所叙述的事件。贵妃缢死、玄宗逃难、军队哗变、帝妃永离。贵妃缢死君王怅,玄宗逃难奔蜀忙。军队哗变马嵬殇,帝妃永离空断肠。请给每个四字短语补充三个字,创作一首绝句,概括原诗的内容。评
贵妃缢死君王怅,玄宗逃难奔蜀忙。六军哗变马嵬殇,帝妃永离空断肠。玄宗逃难奔蜀忙,六军哗变马嵬殇。贵妃缢死君王怅,帝妃永离空断肠。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应怎样排列?哪种排序表达效果更好?
章法结构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颔联:“宵柝之声”与宫中“报晓之声”进行对比。写出玄宗不在宫中,逃难途中的狼狈和慌乱。突出玄宗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颈联:“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当时”指以往玄宗和杨贵妃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此日”与“当时”进行对比,没有当时的荒淫,便没有此日的离散。借此讽刺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尾联:贵为天子却无力保护自己的爱妃,然而寻常百姓家却能给莫愁幸福。包含深刻的讽刺意义。找出本诗中用到对比的诗句,并分析其作用。
作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唐玄宗,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作者渴望贤君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旨。
马嵬事变,以玄宗赐死贵妃为结,为什么要赐死贵妃?中国自古有“红颜祸水”的说法,你认同吗?你可以有怎么样启示和感想,举例说明。拓展延伸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启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